谈写作

简书写作环境浅谈

2019-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贾一二

我尽量以最简洁的语言发表陋见。

一:量的驱动

简书有各种活动,如日更、城市101等,驱动着作者在写作量上奋耕。

二:交互逻辑(关键词:自发、垂直深度)

简书很多重要的版块都由简书合伙人(还有一些其他和简书有深度关系的作者)在营建和维护。就像垂直扎根于简书世界的根系,深入到简书用户的运营和维护中,也易于贯彻文化。从用户的感受层面,简书会比其他平台离自己更近。

三:疆域大小

因为联系紧密,用户会感觉简书更像一个社区,会感觉这个平台不“大”,所谓的大是趋近于道,趋近于数据和无情,小则趋近于人情和关系链接。个人觉得无论简书用户再增长,用户的这种感受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因为这些背后是简书价值观的体现,具体表现形式为各种活动,各种“村、叔”之类的词汇的运用。这些词汇是人类除家庭外最小的组织单位,和人际关系中除了窒息血亲之外最亲近的称呼。

我想,这种平台世界观的打造,应该深植进了简书团队组织关系中,和企业文化中。

四:心理原理

一个人发文章,如果不为稿费,那么本质上的心理活动是表达。表达最需要的是看见和回应,阅读量代表看见,赞代表被多看了一会儿,评论代表作者的表达被对方接收到,并且和作者互动。在这层心理运用上,简书做的还可以。基本上能满足作者的心理需求。

五:质的发掘(较为乏力)

所有的简友,只要是经常浸泡在平台上的,都会有一种感觉,简友之间会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属性,直白说就是大家相对比较客气,比较礼尚往来。所以很多简友发表的文章,得到的多是赞和支持的评论。之前看过简叔对于“踩”的态度是坚决要保留。但是真正踩别人的人有多少?因为简友之间感觉到的强联系,所以评论基本上也在鼓励,甚至是谬赞。所以踩解决不了问题,营造一种无顾忌、高质量抒发对别人作品的评判的文化比较重要。但是千万不能变成微博上的骂架。

我发的第一篇小说,在结尾处写明需要广大简友多提批评和意见,然而我在评论里看到的是一直的褒奖。但是我的真实水平自己深知。

我担心的是那些对自己真实水平没有一个合理认知的人,会不会失去自我判断?

所以,从评论中想获得鞭策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不能实现,还是多输入一些名家之作,以便提高自己的输出。

就这么多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