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初中生
PART I 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1. 日渐强烈的成人感
有自己的领地意识,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理上的。孩子有独立的需求,这是一种欣喜的分离,父母与孩子其实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如果家长破坏了领地,对亲子关系是有很大的影响。这时的孩子不喜欢
- 父母的唠叨
- 翻自己的东西
父母要做的就是——闭嘴,少说多听多陪伴,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2. 难以控制的情绪
杏仁核发育已经成熟,前额叶大脑皮层25岁才成熟。两处发育不对等,管理不好情绪,是因为做不到。
3. 迷茫混乱的自我
- 新的环境、挑战、同伴
需要重新找到自我,重新找到一种身份,而这样的身份是通过父母、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来进行重塑的。 - 小小哲学家,对人生话题的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宇宙怎么来的... - 强烈的自尊心,表面不在乎,但内心渴望,希望父母有读心术。
父母要做的是,看和问
- 看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最近的感受如何
- 通过问表达态度,但是要把握这个度,有时孩子不想说。从老师侧面了解,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
教练型父母,让孩子感觉到我在,而又有距离。
1)加油鼓劲儿
2)需要时方法技巧指导
PART II 家庭教育中的道
1.孩子的成长,一定会出问题的
2.家庭教育也一定是会有问题的
3.问题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失败,也不意味着做父母的无能
4.问题是资源,问题是成长的契机
PART III 一切的前提:家长自我情绪管理
孩子都在探寻一个问题: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父母的评价,会塑造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1. 语言暴力的伤害
“教了你多少遍,还不会,你怎么这么笨”
“你简直太不争气了”
“我对你太失望了”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生你”
“你看看谁谁谁,你哪一点比得上人家”
“对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这样回报我们?你能有什么出息!”
“你比猪还笨!”
“养你还不如养条狗”
“你不如去死!”
“你就是个讨债的”
“不要脸!”
......
小活动:让孩子写,父母伤害自己的话
2. 情绪ABC理论
3. 情绪背后的内在语言,重塑解读和看法
- 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犯下错误是正常的,是他成长的必经阶段。出现问题的时候,正是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
- 孩子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正是因为不能,才更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 批评孩子,孩子只知道什么不对,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该怎么做。教练型父母,教他怎么做。
- 问题面前,我们应该选择和孩子站在一起,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 题在一起,去指责孩子、贬低孩子、打败孩子。
- 孩子是家庭的秘密,是家庭的镜子。每个孩子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父母在那儿,就是一种教育。
- 【隐喻】掌中大脑,来源于正面管教,掀开的情绪杏仁核
PART IV 高质量沟通的前提 —— 看见孩子
亲其师,信其道。被看见是每个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如 静止脸实验
中所示,要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只要对他不回应,让我想起了古人云,哀大莫过于心死。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被看见”的渴望尤其强烈,也尤为重要,
- 我是谁?
- 我可以做什么?
- 我是否值得被爱?
- 我存在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
看见孩子,有几个层次:
1.看见存在
孩子能从和你的互动中,感觉到他是存在于当下,存在于这个家庭,这个世界,是一个值得被认真对待的,有价值的生命个体。
作为家长,要做到
- 陪孩子聊天时,放下手里的事情,说话看着孩子
- 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
- 多一些微笑
- 多一些爱的表达
...
2.看见优点
当聚焦到孩子的优点时,真的能发现孩子身上很多的闪光点
- 强烈的想要自主的意愿
- 不畏难,当认定一件事会坚持去做
- 体会父母,为父母考虑
- 观察世界的变化,细微的变化
- 早上起床,晚上睡觉,自己自律控制
- 胆大,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 幽默有创意,爱讲故事,分享得惟妙惟肖
- 有自己的资源和办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
孩子最讨厌父母的三点: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只有当孩子自我感觉好的时候,他才有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好!
3.看见痛苦
时代变化了,我们小时候吃饱穿暖的诉求已经过时了,当代的命题是更高层次需要,有没有得到尊重和爱。
痛苦的五个信号
可以用这样的信号来看看自己和家人,是不是陷入痛苦。
1)睡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睡不好吃不好
- 上课没有精神,打瞌睡
- 面容疲惫,黑圆圈重
- 晚上很难入睡
- 早上很难起床
- 没有食欲或暴饮暴食
- 经常头晕、头痛、恶心、心悸
2)情绪不稳定
- 烦躁、易怒、脾气差
- 亲子冲突、同伴冲突变多
- 抱怨增多
- 说自己压力很大
3)感觉一切与己无关,与亲人隔离,社交退缩,冷漠麻木
- 情感淡漠,很少与他人交流
- 班级活动不积极参与了
- 上课也不积极举手发言了
- 不爱出门
- 感叹生活没有意思,学习没有意思
4)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易怒、喜怒无常
- 语言明显减少
-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
- 每天都觉得很累
- 说话语速变慢,有气无力
5)很难集中精力
- 上课专注力下降
- 作业时间变长
- 学业成绩退步
- 感觉上课听不懂
- 与其对话感觉心不在焉
情景模拟
孩子被老师误解了,回到家给你说了这件事,边说边掉眼泪......你会如何回应?
头脑特工队片段乐乐和忧忧的不同处理方式,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同理——
真正的接纳不是要把一个人从情绪中拉出来,而是我理解你当下的状态,接纳你现在的所有情绪,你可以和你的情绪在一起,我就在这里陪着你,一直和你在一起。
这样的接纳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滋养,当一个人被这样滋养过后,会体验到爱的流动,会有修复情绪的能力,才有能力自己走出负面情绪。
重点关注时段
对于孩子的重点关注时段,对于孩子而言,仅仅是看见,就是很大关爱了。看就就能给予力量
1)新学习开学前后
2)春季(春季心理感冒)
3)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后
4)重大考试前后
温和而坚定
坚定,是因为这是规则,必须遵守
温和,是因为,我爱你,我不会因为你的某个要求就攻击你
我拒绝的是你提出的这个要求,你的这个行为,并非你这个人
我信息表达
1)“你信息”表达
- 你的作业又没做完,总是拖拉的
- 你真是太气人了
- 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容易让人感受到指责、攻击,会激起人的对抗、反击,容易激发矛盾,不利于合作和问题的解决
2)“我信息”表达,表达情绪,而非带着情绪表达
- 我看到你作业没做完,很担心,发生了什么?
- 我对你做的这件事很生气
- 我看到你这样处理事情,有些不理解
更能表达自己深层次的真实感受,有利于自己平和情绪,也能让对方更加了解自己的行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影响,比攻击性的语言更有利于接受,更容易形成双向的良性沟通。
3)“我信息”的表达方式
- 客观描述行为或事件,如,
我看到你拖拖拉拉地写作业...
我回到家看到碗又没有洗... - 表达自己的感受
- 陈述愿望、期待、请求等
如,我发现这个周末你每天花了五六个小时看电视,我很担心,我希望和你谈谈你的打算,我们一起对周末时间做一个安排。
PART IV 常见困惑之孩子的拖延症
1. 孩子为什么要拖延?
真的拖延 vs. 我们觉得他太慢
2. 为什么越催越慢
1)父母打破了孩子探索世界、自然成长的节奏
- 注意力单位:大学生(成人)> 初中生 > 小学生
-
孩子有不同的气质,需要因材施教(效孔子,分别对待子路和冉有)
解密气质
2)走神恰恰是孩子好奇心的体现
案例:孩子刷牙慢,研究牙膏为什么进嘴就变成泡泡了?
好奇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接纳与耐心等待,切忌对孩子贴上拖拉、磨蹭等负面的标签。
3)拖延,可能是孩子无声的抗拒
孩子的自我功能被父母取代,学习也就会成为“父母的事”。孩子的拖延,可能是被家长“培养”出来的。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比他还要着急,给他自主权进行学习安排,这并不说完全地放任不管,而是在规则内给孩子自主安排的自由,也要相应地承担自主安排不当带来的后果。
4)拖延,有可能因为没有动力和成就感,焦虑内耗
要让孩子有胜任感,给他更多的鼓励
3. 如何应对?
目标:提高孩子的自主性,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1)成功体验:让孩子体验到“快”的好处
让孩子提速后赢得时间,真正交由他支配,才能积极主动变“快”
2)自然惩罚:适当让孩子为拖延付出代价
给孩子一片成长的“自留地”,适当的吃吃“苦头”。
我有自己的方式成长,请给我自我成长的机会
PART V 常见困惑之和手机抢孩子
和孩子抢手机 vs 和手机抢孩子
游戏世界 | 现实世界 |
---|---|
入门简单,上手容易 | 冲突频发,解决不易 |
竞争与排名机制 | 盲目攀比,同伴压力 |
反馈即时,渠道多样 | 反馈模糊,方式单一 |
环环相扣的小目标 | 目标太远,成就感低 |
无限次的重复试误机会 | 难以容忍试误,自主性低 |
团队作战,并肩协作 | 朋友不多,各自忙碌 |
关于规则
规则不管用,可能存在的原因 制定规则的具体操作附录1:金句
- 做父母是辛苦的,需要面对自己的心灵
- 创造力=经验+直觉+概念假设+逻辑论证+结论
- 看别人的孩子,更多是优点;看自己的孩子,往往都是缺点
- 人的所有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人际关系上 —— 阿德勒
- 关系就是最好的教育 —— 罗杰斯
- 只有当个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才有能量去寻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 马斯洛
附录2:体验活动
-
抓幸福 =》热身活动
围成圈,左手食指(顶住左边人的掌心),右手掌心朝下(盖住右边人的食指),当讲师将一个故事提到幸福时(有混淆次,幸运,兴高采烈,兴致,信任...),抽离自己的食指,同时右手抓住旁人的食指。 -
拼图找同伴 =》组队+初步感悟
一张图剪碎,随机分发给相应人员,对应人员找同伴拼成一张图,形成一个小组讨论对这张图的解 读,推选组长来分享。 图的画面和主题结合,还是很震撼的不同视角。
-
七个人围成圈,找到自己想要亲近的两个人,然后试图移动和这两个人保持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体会:由于不知道相互选择的亲近的人,只能默默地关注,当对方动的时候,自己也跟着移动。
关系中一方的变化会带动另一方的改变,从而让关系变得不同!
所以,父母应该主动负担起带动改变亲子关系的责任。
-
困扰四宫格
画出让你觉得最困扰的四个问题和场景,小组内分享,如果有相同的,可以在上面画星。
- 情绪交响乐
讲师逐一描述常见的场景,学员(可闭上眼睛)做出相应的反应
- 有点感触敲桌子
- 比较大感触拍桌子
- 很愤怒踏脚
-
手指操 =》热身活动
一二三四,用手指来表示
- PK成长速度
同级猜拳PK,赢的一方向上成长一级,输的一方往后退一级
种子 - 下蹲
小芽 - 站起来
树苗 - 举一只手
大树 - 举两只手
心得:没有给自己预设,只是尽力做好每一环,即便失败了也无所谓,很放松,反而像开挂了一样居然是全班第一个成长为大树的得到了奖励。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一帆风顺也在于父亲没有给预设和太大的目标,而是走一步看一部,反而自己放松了,潜力自然就发挥出来了。然而对于孩子,自己太多的期待,倒让自己和孩子太紧张了,鸭梨山大如何能放松呢?
- 花一分钟时间,写下自己孩子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