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见解

2020-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罗泽_21d0

清晨学生跑操,班主任站在队伍间,提醒着班级队伍的规范;学生处组织者现在主席台,发出各种指令,关注全校整体队伍的运转;我现在行政楼二楼,从更高的位置不同的侧面看师生风貌。站在不一样位置,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

一位同事,特殊时期加入学校,但因任教专业特殊,刚开始时不觉得有影响,从事学生管理岗位不进课堂,只需起早贪黑,认真耐心的做琐碎具体重复性的一些工作,加之刚来到学校,工作劲头足,付出很多也取得了业绩,赢得荣誉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奖励。

可下一年度,当不再愿意重复繁琐的学生工作后,一时间居然变得无合适工作安排,人也便闲了下来,渐渐没了原有的工作激情,逐渐沦为可有可无的“闲人”,甚至学校在期初考虑工作安排时,如何安排这位同事,成了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同一个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评价,可产生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其工作的贡献值也就不能同日而语。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不让这个年轻人“荒废”下去,让学校不同岗位上的同志发挥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贡献,这是需要认真思考诚心对待的一件事,也是真正对每位教职工负责任的现实需要。

可否尝试从不同层面搭建平台,让师生有更多尝试的可能性,破除原有的“只有谁能担任某岗位”的局限,给年轻老师多些表达想法,尝试自己设想的机会。

打破人固有认知有难度,更需要勇气。我常畏惧于作出改变后,效果能否如预期的担忧,不确定这样的改变自己是否有能力驾驭,当没有信心将一件事情做好时,我会选择将这个念头“掐灭”,这种“稳妥型”行事风格,或许让自己少了些弯路,规避了些许风险,但从另一角度看,也让自己拓展更多能力,涉猎多些领域的机会,也便失去了主动完善自我,丰富各方面本领,鞭策自己朝着更高的高度去展望的可能性。

看似涉及的是他人工作,一些管理难题摆在面前,而如何面对的态度方式,折射的是自身:认知、观念、行动力、自我期许、最终发展。

尝试从不同层面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视角审视自我,或许能迎来进步的契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