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前一段时间,读完了《皮囊》,有点很熟悉的感觉,就像自己也经历同样的事,有些点让我的泪腺受了刺激,有液体分泌,我知道,那叫泪水。
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父亲的两次中风,几次住院,拖了8年,再殷实的家底也空了。生活的艰苦,母亲那句“再走几步看看”,也是用它来鼓励她一辈子要依靠的这个男人。在经济拮据时候,坚持做完那栋父亲一直想修缮的房子,那是母亲的宣言,以建筑的形式骄傲地立在那儿,农村人,也一直有这种想法。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在最难的时候,母亲准备好了老鼠药,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母亲有这个打算被我发现时,后面由我这个被推上“当家人”的人保管。
没钱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困顿,还有别人有意无意的疏远和躲避———即使心再好,谁都怕被拖累。
母亲和这里的女性一样,他早知道作为一个女人生活的标准答案,第1步是结婚,第2步一定要生出个儿子,让自己和夫君的名字,得以载入族谱,并且在族谱上延续,第3步是攒足够的钱,养活孩子,第4步是攒足够的钱,给女儿当嫁妆(嫁妆必须多到保证自己女儿在对方家里受到尊重),第5步是攒足够的钱,为儿子办酒席和当聘金,第6步是一定要等到至少一个孙子的出生,让儿子的名字后面还有名字,第7步是帮着抚养孙子长大………然后他们的人生使命完成了,一生注定满满当当。
如果没有尽人意,走的不是按自己要的路,那会时时求助神明,神明各司其职,比如床有床神,灶有灶神,地里有土地公,每一个区有一个地方的父母神。
她常常拿着圣杯(由两块木片削成,一面削成椭圆形,一面削平,把两块木片掷在地上,反弹出不同的组合,表示神明的赞同,否定与不置可否)。
我受影响也落下了个习惯,每年一定至少去祭拜一次,任何事闹心了,跑到关帝庙里来用圣杯和他聊一个下午的天。
父亲去世后,爱托梦给母亲,母亲很认真地说:定是有什么事,要问问清楚。要问“下面”的事,就得去找“巫”,也叫“找灵”。农村老家有专门的通阴间的巫师,带你去阴间和阳界的夹缝见个灵魂,或是招回灵魂回来借自己躯体带个话。
书中父亲的病、母亲的坚强、自己与故乡的关系描写的极其真实,小镇的生活也极具代表性。那些掷圣杯、找灵等事情,从小我也看在眼里。读一遍《皮囊》,我也再过了一遍自己。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