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散文

跟着《本草》学养生|补气血的误区

2023-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叮_咚

既然“人体最大的导致疾病的隐患就是体内缺少气血”,那么补气血就非常重要了。

关注健康、主动调养气血是好事,但千万不要人云亦云,陷入补气血的误区。

比如,我在网上看到的,说是办公室所有女性不论老少,都吃统一的补品——乌鸡白凤丸。哈哈,人和人体质不同,气血水平不同,补气血怎么可以整齐划一呢?放眼望去,生活中的补气血养生误区还有很多。

比如,不少人认为黑色食物都能补血,经常有这样的广告宣传:黑色食物补肾、补血,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海带、紫菜、乌鸡骨等。其实并不尽然,我们还需要看食物的性味,温热是补,寒凉是泻。

《本草纲目》中就记载黑米、乌鸡性温,补血、补肾效果明显;黑芝麻,性平,补肾、补肝、润肠、养发;黑豆,性平,补肾、活血、解毒。但是黑木耳性凉,海带、紫菜性寒,夏天可以多吃一些,冬天尽量不要吃。所以,补什么食物,一定要看食物的属性,而不应只根据颜色来选用。

脾胃喜温,保养脾胃就要少食寒凉之物。不过,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寒凉食物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只要与人的体质、吃的季节相适宜,能起到中和、平衡的作用,就可以吃。

就说西瓜吧,《本草纲目》中记载西瓜味甘、性寒,可以消烦止渴、解暑热、治疗咽喉肿痛。夏天时天气炎热,适量吃些西瓜,能除燥热,又能补充人体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水分、糖分,这时的西瓜对身体来讲就能起到协调、补血的作用,而天气凉的时候吃西瓜就容易导致血亏,还会助湿伤脾。

另外,寒、热食物要搭配着吃,比如吃大寒的螃蟹时,一定要配上温热性质的生姜。《本草纲目》记载生姜味辛、性温,能够除风邪寒气,所以以姜来中和蟹的寒凉,这样就不会对身体有害,还利于对蟹肉的消化、吸收。

除了在日常饮食上存在着一些补气血的误区,对于补气血的认识,人们也存在着某些误区。例如很多人认为,补气血是女人的事,甚至只是产后妇女的事。虽然由于生理的原因,女人比男人更容易血虚,但并不能因此就说补气血跟男人无关。在临床上,男人得虚症的也不少。老年多虚症,久病多虚症,其他如先天不足、烦劳过度、饮食不节、饥饱不调等,皆能导致虚症。所以,男人也要注意补气血。

关于运动与补气血的关系,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我们一定要纠正,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首先,不少人认为运动一定能够补充气血。其实运动可打通经络,强化心脏功能,提高清除体内垃圾的能力,但是不会增加人体的气血能量。如果只是单纯地运动,完全不改善生活习惯,增加或者调整睡眠的时间,运动就只是无谓地消耗血气能量而已。

其次,因为白天繁忙,不少人都利用夜间进行运动。殊不知,人体经过了一整天的体力消耗,到了晚上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可供运动。如果此时运动,身体必定是调动储存的肝火,停止运动后,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来消除这种亢奋状态,才可能入睡。由于肝火仍旺,这一夜的睡眠必定不安稳。这种运动对身体不但没有任何益处,如果形成习惯,反而会成为健康的最大杀手。因此,有夜间运动的朋友,不如早点睡觉,把时间节约下来,第二天早点起床,出去运动。

综上可见,我们补气血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选择正确的食物,采取正确的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