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殿堂级犯罪片,真实事件改编,暗含了韩国社会的黑暗?
众所周知,电影《杀人回忆》取材于1986——1991年发生在韩国的真实连环奸杀案,
即便19年过去了,现在看依然经典,该电影到底有何魅力可以享誉韩国影史长达十几年之久?
电影中「导演奉俊昊」想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不仅是一部“简单的”连环杀人案,
这部电影体现的更多是二十世纪末,韩国社会处于混乱的、动荡的时代下,
遭受这些动荡不安的小人物们,用他们的真实写照来体现所处时代环境的悲哀。
01、杀人回忆的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末期,
韩国正处于军政府向民主政府过渡的时期,
冷战刚刚以苏联解体而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所谓的“胜利”,
与此同时,
美国也加强了对韩国等国家的控制,
而当时韩国社会的要求却是政府脱离美国控制,实现国家的独立,实行民主政府,
政府与社会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导致了社会混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场改革在所难免,
但是社会的变革往往伴随着斗争,
一系列民主运动的发生也必然伴随着有流血伤亡和暴力镇压,一系列不可调节的冲突中,
生活在双方夹缝里的那些“小人物”,只能由双方势力任意摆布,
他们内心的焦虑不断积压,所有能够释放的出口统统被阻塞,
最后,
民众被推向了崩溃的边缘,也助长了黑暗和变态的滋生。
02、杀人回忆里的“边缘人物”
在电影《杀人回忆》里,
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英雄式”的,
他们每个人都被合理地放大了缺陷,
就像在那个时代里,英雄是不存在的,
因为并没有一个英雄去拯救他们,英雄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一种幻想,
他们每个人都是陷在淤泥里自顾不暇的人。
作为唯一一个看见过凶手的人
——光浩
他却没有能力去指认凶手,
当光浩最后怀着被人杀害的心情站在铁轨上,
被呼啸而过的火车压碎,他就这样结束了他短暂的人生,
他死了,可能作为唯一一个看见过凶手真容的人消失了。
就像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
真正有智慧,能够带领人们找到“凶手”的人并没有能力说出自己的观点,
最终只能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碾压过去,化为一滩烂泥,不被任何人记住,无法发挥他的作用。
与光浩关系密切的一个人物
——曹警官
暴力是他用来惩罚坏人的唯一方式,
故事最后,他在一场斗殴中被光浩用钉子扎进右腿里,
本以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伤,但是最后却导致了截肢的下场,
他自始至终都在用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式在“惩奸除恶”,但是却落得如此的下场。
这一人物形象,
无疑就像是导演本身对于那个时代的观点,
在民主取代独裁的时代潮流里,一个社会要想“活命”,就必须做出改变,
所以在当时韩国那个社会里,要想“活命”,就必须完全推翻军政府,
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的社会。
而电影里的朴警官,
他也是一个鲁莽的、暴力的人,
但是他却有着与曹警官不完全相同的品质,他就像是一个被框在了过去的人,
在原有的环境里,他只会用和周围人一样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正义,
但是
当他和徐警官相遇,在被凶手不断挑衅的同时他开始学会反思,开始学会用理智的方式去思考,
他不再只是简单的用暴力的方式去逼迫那些无辜的人去承认他们并没犯过的罪。
朴警官从冲动到理性,
徐警官从理性到最后短暂的愤怒,
从故事开始朴警官和徐警官的争锋相对到后来的冲突缓和,
这一对矛盾的解决,也展示了新旧时代在相互影响下不断向前发展。
而在办案的过程中,
最主要的人物还有一个群体
——被诬陷的无辜的人。
他们畏惧于权力的威压,忍受着来自权力的迫害,在被打时只能选择默默接受,
甚至只能被迫接受一些自己未曾犯过的罪,
他们痛恨压迫自己的警官,但是他们更痛恨的是对于社会的黑暗,
03、情节里的时代特征
故事情节里经典的一幕是,
当徐警官通过电台点歌和下雨天推断出凶手将再次行凶时,
他向上级请求两队人马来制止凶手再次行凶,
但是得到的回复却是所有人被派去了镇压革命,
原本被用来保护民众的警备力量却成了政府镇压人民的工具,
甚至人民在可能发生死亡时,没有人能去保护他们,
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这样再次发生了,这样的政府,难道还值得民众去维护吗?
徐警官经常说的一句话:“数据不会撒谎”,
他也一直这样坚信着,但是当谋杀再一次发生,
最有嫌疑的“凶手”可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逃脱完成这一场犯罪,
他将这一次的悲剧归咎于自身,
自己原本最相信的数据却不能证明其有罪,
压垮徐警官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他疯狂的希望眼前的人就是凶手,
那么他便可以阻止下一个雨天悲剧的发生,
但是他面前的人却不是真正的凶手,真正的凶手仍然逍遥法外,他无法劝说自己冷静,
最后他扣动了手里的板机,所幸的是,朴警官及时的制止了他,让他没有犯下错误。
故事的最后,
案子没有找到凶手,我们不禁会怀疑,电影里的这个案件究竟有没有凶手,
纵观三位“嫌疑人”,
他们每个人都有案件一部分特征,光浩对“凶手”行凶过程的详细具体的描述,
和凶手有着相似心理的赵秉顺,
以及拥有和凶手一样特征的朴贤奎,
抛开现实,只看电影,
我甚至怀疑电影里的谋杀案是不是就是一群人在作案,
他们互相包庇,互相袒护,最终迷惑了众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而这样的事情放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里,更像是各个西方国家对于韩国进行控制的手段,
他们将其分化、分裂,在潜移默化中使整个社会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
综上所述,
《杀人回忆》不仅仅是韩国那件骇人听闻的事件的复述者,
它更多的是当时时代下被俘虏的人民用自己不会呼喊的嗓子,撕心裂肺地渴望唤醒世人,
它更是历史和艺术结合下传达出的“人人都是凶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