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名家

【玉海名家】许苞:“独树山人”的前尘往事

2018-05-19  本文已影响8人  a07297ace6c3

  许苞是瑞安著名的书家,与孙诒泽、池志澂、项延珍合称为“浙南四支笔”。他还是瑞安城里颇有名气的中医,用三个指头诊病谋生。

  他多才多艺,特别钟爱书法艺术,一生创作的书法作品数以千计,民间收藏甚多。在流传下来的故事中,有人说,他很欢迎大家向他索字,为了让别人珍惜他的墨宝,总是让人家多次登门,即使早已写好也不马上惠赠。

  也许,正是他的“认真劲儿”,才使他下笔如此严谨,书法名声大噪。

  许家后人回忆当年情形

  去采访许苞侄孙女许靖的当天,正值这位老太太刚刚过完90岁大寿。初冬的上午,阳光照得瑞安城里十分温暖,老太太就坐在“二千六”宿舍的阳台边上晒着太阳。

  瑞安“二千六”真正的称谓是“沿江新村”,这个由21幢5层坐北朝南的楼群组成的住宅区,由于最初预定时每套平均房价为2600元,所以就被大家以价定名,俗称“二千六”了。“二千六”从1979年开工建设,是我市首批建设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可谓商品房里的“老字辈”。

  现在,90岁的老人许靖就住在“老字辈”的楼房里,记者希望能从她回忆的边缘,将久远的历史拉得近一些。那么,在近百年的光阴里,瑞安这座小城曾出现过哪些名人和旧事,能否再因她的复述而再现,甚至鲜活起来呢?

  许靖的女儿池榕榕一边与她拉家常,一边把记者说的话“转”给母亲听。虽然是90岁的老人了,除了有点耳背之外,老人许靖看上去很健康。

  “许苞啊,我叫他小公。小的时候,他家住在大沙巷,我家住在小沙巷,两家人住得很近,走路过去才五六分钟的时间,我是常常跑过去玩的。”许靖老人的语速比较慢,讲述往事,仿佛沉浸在童年的时光里。

  “小公把很多时间花在了书法写字上。我跑过去找他,常见他待在家里,很少与外界接触。在我读书的时候,他还跟我说‘你不如在我旁边学习还好一些’。”

  从许靖老人的这番话中,可见许苞对自己的学识还是很自负的。在老人的讲述里,记者慢慢地对当时的情形有了个大概的轮廓。那时候,许苞成天“蜗居”在家,除了为人断脉诊病之外,余下的时间便是读书、写字、画画。家里的小园圃里种了些花花草草,也许也是这样初冬的季节,许老夫子搬出一张太师椅,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拿起毛笔写着字。

  父亲影响他的一生

  “小公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是许次玄、许育华。大女儿叫许陈莆(后改名高阳凤),她文学水平高,还写了一部诗集。三女儿许梅仕,今年96岁了,至今还生活在香港。我去小公家玩的时候,常见三女儿跟在小公身边画画、写字。”许靖老人说,许苞在诗书、医学文化的影响最主要得益于他父亲许启畴的教育。

  许启畴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心兰书社”的创办人,也是全国最早采用欧美的办学制度开办的新式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发起人之一,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师和书法篆刻家。父辈的言传身教,为许苞日后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启畴一生博学多才,工书画,其书以魏晋风格名世。许苞是他第4个儿子,工书法金石,与孙诒泽、池志澂、项延珍合称“浙南四支笔”。

  在许苞孩提时,父亲对他的学业要求就很严格。许靖老人说,瑞安人都有许家严于学业的传说。许苞从六七岁开始,就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背诵中医经典理论,业余以书法、国画、篆刻自娱。许苞天资聪慧,悟性敏捷,再加上不论是大暑酷热,还是腊月严寒,始终坚持练笔,从未间断,因而从小就练就了一身书法硬功夫。

  许启畴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记者在李秉钧写的《布衣文人许启畴<意园拾遗>重现记》中找到了这样一个传说。

  清同治五年(1866年)下半年连续阴雨,直至次年春才放晴,农田欠收。继之又逢夏秋旱,河床干涸,而官府征敛依旧。乡绅黎民无法,只得设坛,请道士求雨。有乡绅请许启畴为祈坛作联。许启畴婉言谢绝,话中暗示次早去崇真观,自有联对供奉。次早村民到道观,果然得一联:“六月不停征,天下雨;上天无虐事,官虐民。”村民明知是许启畴所书,但因涉及官府,不敢明言,只说是神明所示。

  这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已经不能知其详细了。然而,在故事中却反映出瑞安人对许家前人的敬重与爱戴。

  “独树山人”笔下的诗文

  “涉世身如下岭人,那堪回首记前尘。少年独立华峰顶,蹄水拳山藐越秦。”在许苞送给湘泉先生的这首七绝诗里,我们仿佛可以回看当年的一面。

  原市文化局副局长李淳认为,在这首精巧别致的小诗里,许苞谦虚地把自己比作下岭乡下人,瞻前思后,感慨万千。想当初少年时代风华正茂,自己曾深怀抱负,踌躇满志,可是现实又是那样的残酷,发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心态跃然纸上。

  许苞撰写这些作品的时代,正值辛亥革命前后,那时的时局不尽人意,他对现实社会是强烈不满的。“众人皆醉吾独醒”,他是率真耿直,性情豪爽之人,不肯与这些无耻之徒同流合污,故称“独树山人”,其忧国忧民之心,略见一斑。

  “独树山人”还有另一个原因,当年许家祖上从福建迁居瑞安后,4个兄弟分居四处,其中许启畴这个分支,原先居住在营前独树山脚,故借用地名为自己取号。

  倡办瑞安县公立图书馆

  瑞安图书馆始于心兰书社,也是全国最早的图书馆(雏形)之一。父亲许启畴参与创办心兰书社,许苞又参与了筹办瑞安县公立图书馆。

  民国四年(1915年),许苞等10人倡议筹办图书馆。民国八年(1919年)11月,瑞安县公立图书馆建馆,在九都(今莘塍一带)八甲购置涂田500余亩,以年租收入充当常年经费,并由巡按使司备案。

  首任馆长孙延锴,馆址在西岘山文昌阁,馆舍前后二进各七楹,前为鳌山阁,阁两旁辟藏书室、目录室、阅报室、挂图室;阁后文帝庙两旁为女子阅书室、会客室。左右便庙,分别祀黄仲弢(绍箕)、孙仲容(诒让)。

  建馆初,黄家从蔘绥阁藏书楼拨出部分书籍,孙家从玉海藏书楼拨出3600册书籍,作为图书馆基本藏书。当时图书馆每年经费不满200元,苦无购书之资。继任馆长薛钟斗撰《瑞安县公立图书馆征书启》,征诸四方,旬日之间,近邑以书寄存达1.5万卷,自此始有可读之书,藏书出具规模。后二度易名,初改名“瑞安县公立通俗图书馆”,后又改名“瑞安县公立中山图书馆”。

  阅读背景

  许苞(1863—1937),字方荪。是一位著名中医,全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心兰书社”创办人许启畴的儿子,家居瑞安城关大沙堤。平时特别喜爱书法,每日练字不辍,专攻颜体,亦精篆隶,其字体苍劲有力,潇洒凝重。

  温州名店“许云章”,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等著名招牌都是他的题字。可惜现存留的手迹不多,如今瑞安广场路李大同的招牌还不是当年原字体,是后人经集字制作而成的。

  (记者林 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