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成长励志想法

别那么执着于自己,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2019-06-16  本文已影响2人  淡墨淺香
别那么执着于自己,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说:“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就是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虽然没有禀告,但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

这倒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大舜不是成了婚姻自主的先驱者了吗?三种不孝不又到底是哪三种呢?

赵岐《孟子注》补充说: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当今社会,独身主义流行,那“大不孝”的“无后”之人恐怕正满街走,而且走得潇洒欢实着哩。儒家这种“无后”为“大不孝”的思想是不是太陈腐落后而应该被批倒批臭了呢?

问题倒没有这样简单。从人类发展需要人口再生产的角度和“父母之心,人皆有之”的人性情态看,“无后”似乎并非没有罪过。不然的话,“断子绝孙”怎么会成为人们最刻毒的诅咒呢?

想想看,如果人人都抱独身主义,人人“无后”,用不了百年,人类何在呢?不敢想象啊!

心念。一言以蔽之:好好说话。说话谁不会?不见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我们说出的话是有能量的。可以暖人心,也可以伤人心。

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就需要我们判断“该不该”说。该说时不说,失去朋友;不该说时说了,浅交言深。“言由心生”,言出于心亦入于心,因此,说出的话能暖人心也能伤人心。

为什么不能有话好好说呢?言由心生。我们说的话,其实代表着心里的想法,心里的念头。

有句话说:心平气和。气和代表着心平,反过来讲,气不和则反映心不平,凹凸不平。发火、打骂是不是都是因为心不平, 表面看是别人(比如孩子、伴侣)的言行惹了自己,其实是自己心不平。

我们看这类逻辑模式,因为...所以...因为孩子惹了我,所以我发火,因为别人所作所为,不能另我满意,所以我抱怨,发火。是不是。如果,因为你的言行,不能另别人满意,是不是别人也可以对你发火呢?

这说明什么,以己量人。或者说,我执。执着于自己的感受、标准等等。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时候会抱怨发火呢?

有几句话,大家参考一下:善人叫我不怨人,此是成佛大道根。从此以后天天问,你还怨人不怨人。

是不是当我们心有所求,求而不得时,就是我们产生抱怨的时候。怎么才能不抱怨。无我。就是放下自我、小我,转而为他我,大我。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团队中,别那么执着于自己。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许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心小事就大,心大事就小。为什么同样的事,自己心态平和时、高兴时就没事,不高兴时,就当回事了呢?

心念,一念之差。从这里可以让我们领悟,学习经典就是让我们学会转变心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