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命,东西南北流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鲍照(魏晋时期)
我们的作者——鲍照先生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贵族的时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可惜,鲍照并不在贵族的行列里,他只能明珠埋于粪土,怀才不遇。
鲍照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所以他并不希望自己碌碌无为地活一辈子。可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只有拥有高门大户的家世才能谋得一官半职的时代,正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又如何出人头地呢?他的心里苦呀,只能“独怆然而涕下”!
东汉末年,尽管曹操曾经有过“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但自从曹丕接受了世家大族承诺拥护他做皇帝而提出的“九品中正制”的条件之后,平头百姓里的有才华的读书人就再也难登朝堂。到了几个世纪之后的隋唐时期,普通文人才有机会……
不知是在哪一天,鲍照在酩酊大醉之后写下了《拟行路难》,借以表达心中的苦闷。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一诗吟罢,不由得眉头一皱,长叹一声“唉——”正是举杯浇愁愁更愁。
人生啊,好比那从杯中倾泻出来的水,一旦到了地面上,东西南北的流着……个人有个人的命运,如果这就是我的命运,我又能怎么样呢?我明白自己受到了命运的不公的对待,但是我又怎敢出声抱怨呢?
时代就是如此,鲍照只能把苦打碎了咽到肚子里。即便想要发泄一下,他也只能隐晦地讲讲罢了。
在这首诗里,“水”的东西南北流就是人生命运走向的象征。“木石”是没有情感的死物,作者直言自己的心并不是木石般死寂,这是对于门阀制度下造成的命运的不公的控诉!“酒”仿佛是消愁的良药,然而酒醒之后又是愁上加愁,不禁让人涕泪齐下!
由于封建社会的压抑性,《拟行路难》的写作方式只能是以象征手法用意象来隐喻这种悲剧。
诗人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出头无望的平民文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以诗的语言记录了当时人世的不公,为我们后人了解门阀制度下的世情提供了一个窗口。
身处一个贵族当权的时代,鲍照这样的平民只能悲守穹庐,老于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