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集人生旅途散文

知青是什么?

2018-04-01  本文已影响176人  马范桥人

        四月,是我当年下乡插队的时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想起我和弟弟离开父母到马范桥插队的情景,今天把我前两年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出来,也是为了纪念。

                                                                                                                     —  题记

       知青,这是一个特定历史下产生的特定人群,特定称呼。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渐行渐远,知青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作为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这一段特殊经历正在被历史的长河淹没,而作为一千七百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虽然我只是这场运动中的一滴水、一片树叶,微不足道却不可能忘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我要趁着记忆还存在的时候,把我的知青生活记下来,那是我的,因为知青的生活是无法复制的。

       当年毛主席一声令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城市、离开父母上山下乡,而农村那一片广阔天地就成了我的人生大学堂,无怨无悔是知青回忆中最常用的词汇,但我而言,无可奈何才是最准确的描述,因为我们无权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宿命,我们只有认同接受并勇敢地走下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颗颗年青的心,在那样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年龄,在那样一个贫穷的、没有金钱物欲的特殊年代,演绎着自己别样的青春年华、别样的浪漫爱情,演绎着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知青下乡插队,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年的风华正茂,如今已霜染两鬓。人生之旅不可逆,秋过去了是冬,冬过去了春季却不会再来。岁月给知青的生命留下深深的痕迹,也给社会留下些许的印痕。当年的老知青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不奢望那段知青岁月有什么轰动效应,只希望有人读懂它,用历史的目光看待它,珍惜那一份永远抹不掉的烙印,一个已经有些印迹模糊的特殊岁月!无论知青后来成了什么人,那段经历总是人生最有分量的里程, “知青”成了这些人一生无法舍弃的名字。

       知青是什么?虽然同为知青,不同的人走过了不同的道路,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知青中诞生了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对知青生活的理解更多一些是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是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的磨练,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了解。然而对于大多数的知青,那段岁月过去之后,他们错过了很多机会,失去了许多现代竞争社会应该具有的资质,生活对他们仍旧是那么的艰辛,很多人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沉淀到了底层,只不过他们已经变得更加坚忍不拔。

        农村这几年给我留下点儿什么?我觉得应该这么说:比较艰难的生活对意志品质是一种锤炼,底层的生活对国家和人民的理解更为实际。从我的家庭环境来说讲,生活在国有大企业的大院里,作为干部子弟,虽然我们从小没有什么过于优越的生活,但客观讲毕竟是有一些特定环境的生活内容。事实上从一生下来到今天,应该说生活最困苦的一段还是在农村,那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但是我并不认为那是一段必要的过程,更多的知青在苦难中获取的所谓优势在新的时代并没有多少用处,而岁月留下的劣势多数人都不能克服这种缺陷,让他们逐渐的边缘化了,也许现代的人们是很难理解的。

       我们下乡,从比较优越富庶的城市一下子面对的就是社会最底层的,甚至在中国农民里头最困苦的一群人。当然这个也是很难得的,这才会有更深入对人民的了解、对中国国情的了解。直接跟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你就能很直观地看到生活的不平等、命运的不平等。这个感觉到我离开马范桥时特别明显:他们还要留在那块土地上。他们表达的生活理念,是一种忍耐认命,受苦人活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悲伤,就拴在这么大的一个天地里。通过下乡,我对那种不平的感觉很强烈,当我们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叹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身为一个农民的命运有多么宿命式的无助。

       也有许多人对知青表达的困苦嗤之以鼻,好像是你们在农村劳动了几年就回去了,整天哭天抢地矫情的大谈悲苦,让那些生于斯长于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情何以堪?著名的作家贾平凹就写到:“他们不应该到乡下来,我们就该生在乡下吗?”“知青吃了一点点苦,所以写了很多东西;农民吃了很多苦,所以什么都写不出来。”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知青的痛苦源自文化环境的落差和归属缺失,从城市现代文明一下子回到了落后的农耕生活,都是掉到了坑底,自然是从高处掉下来的摔得更痛,原来就在那里的人无法理解那种痛。与肉体的痛苦相比,精神的煎熬是更厉害的折磨,我一直记得我的村支书对我说的一句话:“这里不是你们的家,可我也没办法送你们回家。”他理解我们想回家的愿望。

       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走到了今天看起来,色彩是如此的复杂,那是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英雄崇拜的年代,以至于今天人们看起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满怀豪情的青春无悔,苦难相伴的蹉跎岁月,悲叹诅咒的血色黄昏,苍凉悲壮的浪漫人生,如泣如诉的凄惨生活,我们自己看待这段历史时,都不能不带着亲历者刻骨铭心的感受。到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心态平静地过好下半生才是最实在的愿望。虽然知青回城了,知青们已经融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知青的历史却好象还没有终结,知青情结真是一个罕见的历史现象,我只能感叹自己在走过了知青岁月之后还是一个幸运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