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记事

2024-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0152直角天涯

从2022年5月28日在八小参加同课异构到2024年5月28日在新华书店的分享,整整过去了两年,这两年里,成长和沉淀都几乎停在了原地,因此有同仁说:“在这个圈里我们都是老人了,人家都是评委了,我们还在比赛。”年轻的教师越来越多,一个比一个优秀,在这种环境下想到更多的是把喜欢与热爱的紧紧抓在手里,随着新生代教师的成长,怕自己没有了尝试勇气,怕没有了坚持的毅力。

2022年的同课异构,是我迄今为止最为紧张的一堂课,也是成长拔节最快的一节课。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不时地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像看电影一般。在那以后,再也没有那样准备过一节课,好多课也上的稀里糊涂,进入了自我否定程序,久久不能回炉。

今天的分享准备时间确是有点仓促,但是因为确确实实的读了,并在工作中去进行了各种尝试,本来应该是不紧张的,单是结果差强人意,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讲出来,语言组织能力实在不能恭维。

复盘今天的分享:

1:课件一定要试着边讲边过一遍或多遍。

2:如果准备了稿子一定不能临时弃稿,临时弃稿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心里建设:会在场上想补救措施,会反复回忆稿件内容,反而失去自我。

3:如果准备脱稿,就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课件必须自己做,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今天庆幸的是课件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对于内容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缺失的是框架之间的链接语言,点题的内容。

3:教书是不能造假的,做了就是做了。因为确是在课堂里发生了,所以在分享时才会更有话语权。

4:在平时的课堂里要多一些记录。

5:准备是提前的,不能临时抱佛脚。《辛弃疾传》其实是今天的重点,但是因为紧张,说的都是无足轻重的内容。

从辛弃疾的一生中可以读出他的爱国情怀贯穿一生,既有“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复,又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煎熬,无论是青年英勇的将士,还是中年的文官,或最后的词人,一生的努力和都是围绕山河统一。我们说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辛弃疾就是为了山河统一而努力一生,时光一转,回到课堂,我们为我们的国家做什么?能做什么?艾比布拉说他长大了想当兵,为祖国站岗…同学们开始认真的想自己的未来和我们国家的关系,这样的价值观从古诗里传出来,从古到今,不正是文化的传承,是文化自信的根植么?

《教育的100种可能》买了三年了,今年第一次认真的读进去,每一个学生的案例都会提醒我,反思工作中做的不好的地方,关注点错误的时候将我拉回来,关注人的成长,让漫长而枯燥的教学有了新的追求。

在分享之前,特意在李镇西老师的公众号下留言,尽然收到了回复,异常的激动与幸福,这就是一种方向!

这是我在课堂里尝试过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差,但是比较认可这样的课堂,喜欢阅读种带给我的那种底气。

读了的书,能记住的不多,也无需刻意的记住,它们都会化作养分滋养我们的灵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