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3章,异常的评估与诊断

2021-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力133338

评估工具可以是以连续谱模型为基础评估工具也可以以某个阈值为基础,该阈值将连续谱划分为可接受行为和问题行为。诊断系统假设我们能够鉴定出一个阈值,在此以上障碍即出现。

一、评估工具。

1.效度是对一个测验,测量其本应测量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的评估确定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该测验结果是否能得出与客观准确反映该测验本应测量内容的指示器相同的信息。

信度是指测验再测量其本应测量的对象时,表现出的一致性与效度相比,辛度也有多种类型,重测信度、内部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或评判者信度。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效度受信度制约。意思是说没有信度一定没有效度。

2.临床访谈。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使用结构化访谈来收集个体的信息结构化访谈中,临床医生就应答者目前正在经历或过去曾经有过的症状,提出一系列问题,问题的形成和整个谈话过程都是标准化的,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标准对此人的问答进行评分,谈话结束时,临床医生应该能够确定应答者的症状,是否符合某种主要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

3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的假设基础是,当人们面对模棱两可的刺激时,如形状怪异的墨迹或者没有标题的图片,他们会根据自己当前的忧郁和感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冲突或欲望,等来解释这些刺激。最常用的两种涂色测验是楼下墨迹图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TAT)

使心理动力冠的临床医生认为,投射测验作为潜在愿望和担忧的评估工具是有价值的,这些都是个体不能或不愿意直接报告的内容,而持其他观点的临床医生却怀疑这些科研的有用性,研究证明所有投射测验的效度和信度都不高。由于这些测验极其依赖临床医生的主观解释,因此易受偏见的干扰,最后这些测验的解释标准没有考虑到个体的文化背景。

2 评估中的挑战。

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无法像成人那样轻易的描述自己的感受或与这些感受相关的事件。一般由儿童生活中的成年人来提供关于儿童功能方面的信息,父母常常是儿童功能方面信息的首要来源,父母还可能是儿童心理问题的来源,因此不愿意承认孩子的问题或者为之寻求帮助。不同文化对儿童行为的规范也不尽相同,父母对孩子的预期和对孩子异常行为的容忍度都受到这些规范的影响。

例如欧裔美国人倾向于把生理和心理分开看待,而很多其他文化并不严格区分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引起心理痛苦的事件发生后欧以美国人倾向于报告感到焦虑或忧伤,而很多其他文化的成员却报告出现生理疼痛或疾病。

3.诊断

DSM-5的非轴取向

从DSM-3开始,临床医生被要求在多个轴上对患者进行评估,以获得关于患者的重要信息,第一轴包括临床诊断,医生看到的。焦虑抑郁等症状,第二轴涉及人格障碍和智力缺陷,第3轴是这个人的身体疾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第4轴是他的社会心理,这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会功能、环境和儿童期的因素,第五轴是残障,也就是一个综合的评分。

DSM-5拖离了走向系统而更接近国际上使用的手册,即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这一变化反映了精神健康问题研究的全球化,以及全世界研究者希望拥有相似诊断系统的愿望。

诊断的社会心理危险。

心理学家大卫罗森汉与,7位同事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告诉医生一直听到有声音说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被12家不同的精神病医生同意收治,当院方人士对他们进行询问时,他们如实汇报了生活的其他各个方面,包括从未有过心理健康问题的事实,8个人都被医院收治,其中7个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住院后这些讲患者就不再报告患轻症状了,并且行为举止都尽可能做到跟平常一样正常。他们与其他患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偶尔会用笔记本记录所见所闻。

这些假患者在精神病院平均呆了19天,没有一个人被医务人员发现是正常人,但是精神病院的其他几个患者发现了这些假患者他们说你不是疯子你是记者或者教授,他们说你不是疯子,你是记者或者教授,你们是在检察医院。

当这些假患者出院时,他们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缓解,意味着医生仍然认为他们患有精神分裂症,只是症状暂时消退。

根据这个实验,罗森汉总结:这些由心理健康专家给出的鉴定,无论是对患者本人还是对他们的亲人和朋友,都具有同样的影响,诊断就像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样作用在每个人身上,最后患者自己也接受了诊断以及所有附加的意义和预期,并以此行事。

一项针对三年级至六年级男孩的研究说明了给儿童贴标签,如何影响其他人对待他们的方式,研究者把年龄相同的男孩进行两两匹配,其中一半的匹配组中各有一个男孩,被告知其伙伴有行为问题,是个破坏分子。实际上,被贴上该标签的孩子中,只有一部分确实有某种行为问题,而对于另一半匹配组,尽管实际上也有些孩子确实有行为问题,但是所有孩子都没有被告知关于其伙伴的任何信息,所有小组都要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与此同时,研究者会录下他们的互动任务完成后,研究者会问男孩们几个问题有关对彼此的看法,以及在互动中得到的乐趣。

与没有得到告知的男孩相比,被告知伙伴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回伙伴比较不友好,交谈更少,而且在互动中的参与也比较少。反过来与没有被贴上行为问题标签的孩子相比,被贴上行为问题标签的孩子在交流中获得的乐趣,更少对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评价更低,要报告伙伴对自己不够友好。

最重要的是,不管一个孩子是否真的有问题行为,只要给他贴上一个这样的标签,就会影响伙伴对他的态度以及他自己在任务中得到的乐趣,这些结果表明,给一个孩子贴上变态的标签,就会极大的影响其他孩子对他的态度,即使完全没有理由给这个孩子贴上这种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