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受:戕民血迹史未洗,酿祸躁气性难移 ——读《长安十二时
戕民血迹史未洗,酿祸躁气性难移
——读《长安十二时辰》有感
段诚志
缓缓合上散发着墨香的书页,我轻轻地揉了揉发干的眼睛。走出书房,回头一望,桌上的书本封面印着六个烫金色的,意味深长的大字——长安十二时辰。闭上双眼,古长安的井然有序,气势恢宏,依然盘踞在我的脑海深处。
《长安十二时辰》是素有“文字鬼才”之称的马伯庸不久前发布的一本新书,以“反恐,抗敌”为题材。全书讲述了天宝年间的长安,为保护与自己一起幸存老战友闻无忌之女的张小敬,刺杀了勾结黑帮的上司而判死刑,后来情况紧急被靖安司调用出狱。张小敬的另一幸存战友萧规在贺知章之义子贺东的资助谋划下,为报复腐败的朝廷,联合退役老兵欲用伪装成灯楼的炸药夷平唐玄宗所在之殿,并利用了突厥人为棋子,最后在张小敬的推理与竭力追捕下,炸药威力被减小,张小敬也杀死了萧规,从而营救了皇帝文武百官。
全书共二十四章,以半个时辰为一章,采用同时刻而多镜头的记叙方式,使多条人物事件不同而又互有关联的情节曲线巧妙地吻合在了一起,保证了情节发展的统一与清晰。全书对古长安的男女老少,街花巷草,渠流街道,上到宫中皇帝,下到街头乞丐,无不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书中世界。全书文字细腻,文采飞扬,文风洒脱,让人惊叹叫绝。
读着读着,我赫然想起一些黑暗往事。重工业、核武器、巨舰艇等象征人类科技进步事物的出现,并没有阻止恐怖事件的发生,跨国战争的发动。而这一切,正如此书所言,从人类有史以来就接连不断。残暴与血腥,在人类史上屡见不鲜,不论古今中外:公元9年,王莽篡位谋权,毒害汉皇孺子婴;公元627年,李世明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害二兄,才即位为后世有口皆碑的唐太宗;1962年,美国政府秘密入侵古巴失败后,被苏联政府趁火打劫,展开了一场僵持半月,关乎全人类性命的“古巴导弹事件”;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中,巴勒斯坦的秘密恐怖组织残忍枪杀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就像这本《长安十二时辰》,它们总会不期而至,给黎民百姓造成重大打击,让国家满目疮痍。可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源自于人们的急躁、冲动、做事的不计后果。像书中的萧规,只是因为一时的愤怒,邪火攻心,才做出了炸塌宫务楼,伤及圣上的恐怖事件。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犯糊涂。我也如此,曾经因为一点小小的座位空间,冲动之下甚至与同桌大打出手,曾经的相当一段时间,我们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睚眦必报的程度。如今想来,那只不过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可这往往会恶化成一次恐怖事件的发生,甚至是一场战争的爆发!因此,这本《长安十二时辰》,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反恐题材的孤胆英雄戏,更是是折射出人情世故,人性缺陷的一面明镜。
时间匆匆流逝,远处的夕阳也沉沉将坠,而书中的一幕幕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和平生活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美好生活,做事三思而行,不急不躁,以免一时冲动而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