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要学的是什么?
注:从3月下旬起,我和两位小伙伴约定,每周深度阅读一本书并通过直播平台进行讲述,一方面可以促进我们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思考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培训课程及咨询做平素的积累,希望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懒惰,持续专注(我专注的依然是生涯规划方面),特将文字稿做整理收录。
第一本书:《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作者 张志(秋叶大叔)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说起大学生活,总是让人特别向往,但是经历过大学的人都知道,突然被放飞的我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多是看看小说、打打游戏、谈谈恋爱,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等到工作以后才发现,这四年的自由时光是多么宝贵,而我们过得蛮浪费的。
那作为一个大学生,到底如何规划大学生活才算充实和有价值呢?今天,我介绍一本书给大家,叫做《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的作者是秋叶大叔,对,就是那个做ppt特别厉害的秋叶,他的本名叫张志,现在是武汉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从07年开始,他通过微博、微信回答大学生的各种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回答和思考,他对大学生群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因此有了这样的一本书。
秋叶在书的一开头就提出: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独立的选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生非常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大学最重要的三个任务,就是要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生存。思考并不是说你读了很多的书,听了很多的课,就能学会的,思考存在于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细节之中,当你有了培养思考能力的意识,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去练习和实践。
秋叶根据大学生最关心的十类问题将本书分为十个章节,包括专业和职业,读书和学习,社团和实践、友情和爱情、考研和就业等。我觉得这十个章节如果串联起来看,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的转变,即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从而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是从等待答案转变到寻找答案,二是从随机学习转变到高效学习,三是从单打独斗转变到与人合作,四是从被人管理转变到自我管理。下面逐一来聊聊。
-
从等待答案到寻找答案
秋叶发现,这么多年来,每一届的大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差不多:我要不要考研,要不要考公务员,要不要去北上广,要不要和他分手,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很多人总是希望有人能马上告诉他一个明确的、肯定的答案(就像我们习惯了考试和做题,总有一个标准答案),然而真没有,秋叶大叔能给的不是结果,而是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框架、流程和维度,比如你要选择什么考研方向,就要去评估这些因素:学校知名度、专业知名度、导师知名度、报考要求、招生指标、外校学生录取比、专业课使用教材等,当你把这些都搞清楚了,你基本就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了,而不是仅仅从是否喜欢,家人支不支持去想问题。
秋叶针对不同的问题,在书中列出了多个思考框架和搜集信息的方法,我认为都很实用,所以,我们的大学生经常性的迷茫、纠结,不是没有思考,而是缺乏思考的科学方法和多个维度,再遇到问题时,试着耐心地去分析,寻找自己的答案,而不是把问题直接抛给别人在线等。
-
从随机学习到高效学习
上大学的时候,我一直有种紧迫感和无力感,就是我知道要学习,但又不知道具体该学什么,怎么学,那些专业课吧,我不感兴趣又很枯燥,考试的时候才突击一下;英语吧,也多次发狠要学到很厉害,最后也就是背背单词考过四六级,所以平时就是今天看一本文学书,明天看本哲学的,后天又翻翻艺术的,随机而浮浅。
那在这本书中,秋叶大叔就着重强调了自学的能力,并且认为自学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内容,我们都听说过天才=科学训练一万小时的理论,但这一万小时具体又该如何分配呢?秋叶大叔的建议是5000小时元知识(提升思考力)+1000小时硬知识(提升结构力)+4000小时软知识(提升应变力)。对于大学生来说,你可以将元知识理解为一门专业背后的理论体系、知识架构(比如教材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呢),硬知识是具体的知识点(是什么),软知识则是实践和应用,如果按照这样的时间比例去学习,就可以快速掌握一门专业,并不需要一万小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记忆硬知识(背英语单词),而忽视了其他两个方面。
另外,秋叶还提倡通过写论文和写长文章来训练深度思考,他自己的主要工作方法就是在写研究生论文阶段学会的,而这种思考习惯使得他在ppt、项目管理、社群营销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
从单打独斗到与人合作
工作以后的人会发现,我们在学生时代没怎么重视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都成了职场必修课,说到底,这些能力都是指向如何与他人合作的,而职场就是一个互相合作、共同创造价值的地方。大学期间,我们已经有很多机会从单打独斗的小世界走向他人和社会,像谈恋爱、做兼职、参加社团活动、到企业实习等等。对于这些机会,秋叶在书中都给予了鼓励,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大学生,不要只是为了挣点小钱去兼职,或是为了多几个证书去搞活动,而是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地提升能力,为将来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秋叶有了名气后,经常有高校的社团邀请他去做演讲,他就发现,很多大学生在邀约和组织的过程中都有处理不当的地方,比如第一次联系就只是通过微博留个言,而不懂得发个邮件,礼貌地把前因后果说清楚;有的同学和秋叶都敲定好了演讲时间,结果说学校那边还没有申请通过,总之很多细节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因为欠缺考虑和规划而留下遗憾,所以,即便是社团中一次小小的活动,我们也是可以认真思考,做到极致的,而这种做事习惯的养成,会成为你职场发展的巨大财富。
-
从被人管理到自我管理
上大学前,我们一直生活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之下,作息时间、学习进度都很规律,到了大学就发现,哇,也太自由了吧!除了有些课要点卯,其他时间根本没人管,很多男生都是包夜打游戏,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床。我大学的班主任,有一次早上六七点,拎着一大袋包子豆浆出现在网吧,说同学们辛苦了,吃点早饭吧!当然这样的感化作用只能维系两天。
那如何规划好课余时间并且去执行它就是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大学期间,很多同学原本是有打算的,比如要学吉他啊,要学编程啊,要研究哲学啊,但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分解计划和固定好作息时间,今天想看个电影,明天要出去聚餐,吉他放下几天就再也拿不起来了,渐渐地,就懒散到啥也不想干了,这种状态还极有可能延续到工作以后,因为下了班是没人管的,即使是上班,别人也管不到你是怎么做事的,如果我们不从大学就开始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掌控时间的节奏,生活一定会要你补上这一课。
坚持比爆发更重要总体来说,这本书始终强调的都是思考、思考、行动、行动,每一章节都配有任务指南,书的后半部分还收录了一些秋叶和大学生的问答,浙江财经大学林建林老师设计的“新生入学行动训练方案”,都很有参考价值,另外还有秋叶大叔推荐的一些书目和视频,延伸阅读下这些经典更有意义。
关注秋叶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超级勤奋也非常高产的人,但他谦虚地说,自己是28岁以后,才开始主动为自己选择目标,快到37岁,才有一点思考能力,他从小就听力不好,说话还大舌头,直到今天做演讲,还是有很重的口音,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每天都在努力。
亲爱的大学生们,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马上去行动,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