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考,而不要死记硬背 ----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手记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篇文章中提到:“许多学校和教师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固然,学校里完全不要识记和死背是不行的,但是这种脑力活动应当居第二位。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课,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很优秀,而升入了中学却变成了后进生,虽然依旧努力认真的学习。他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在学习上感到困难也就越大。究其原因,他们往往缺乏独立自主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他们学习的方式更多地是依靠死记硬背。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可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要的的使命不是传授,而是唤醒和启迪,促发学生生命内在的生长。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在在《我和语文教学》中指出:教师要做一个开窍人。开窍之道在于一个“灵”字。教师讲课的关键在于一个“点”字,点在学生的心扉上,洞开学生的心窍,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习,独立地思考问题,孜孜以求地寻找正确的答案。
写于2019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