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式单身”,亲爱的,那是剧情,不是爱情
引言: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爱,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你爱他,与他无关;他爱你,也与你无关!
—— 改自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见与不见
凌晨四点,缓缓睁开眼,此刻万籁不寂,风儿未平息,听见海棠花未眠、桂花树摇曳。树在,花在,风儿在,嗯,慵懒也在......
微信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早起慵懒的纠缠,坐起来,看手机,是Cindy。
“Fish,我在上海,我想见他,我一定要见他......”
看完Cindy的信息,我全醒了。
Cindy,大家眼中的优质大龄单身女青年~好学历好样貌好工作。好像,也不能这么称呼她,因为她一直不断的在恋爱,恋爱~结束~单身~再恋爱~再结束~再单身......这么多年以此循环着,每段感情都半路下车,一直走不进婚姻。我们姑且称这种模式为“恋爱式单身”吧!
最近她来找我做情绪教练,因为,又双叒叕结束了一段恋爱,她很焦躁+忧伤+失控。我们面谈,在教练对话后,她自评已经恢复了理智,还制定了详细的建立积极情绪的行动计划分享给我,特别强调要我督促她的行动。没想到,不到三天,她推翻了自己的行动计划,不顾一切的飞到了上海,为了见那个一直无法忘怀的他。
“我在酒店,睡不着,快疯了,我真的.....要见他吗?我打给你吧!”她说。
电话接通,强烈的焦躁通过Wi-Fi传递过来。
“Cindy,你为什么一直在谈恋爱?”
“我喜欢恋爱的感觉,我喜欢有人宠着我关注着我,我喜欢恋爱中的自己。我不想一个人待着.....”
“说说你要见的那个他?”
“他身上集合了我对爱情所有的幻想,对我特别好......”接下来的半小时,Cindy忘我的分享着她和他的回忆。那段感情完全满足了女孩对爱情的幻想~浪漫而热烈,可是,男生居然先提出了分手,然后决绝的去了上海。在那以后,Cindy开始了一段一段的新恋情,按着那位男友的模样、穿着、喜好来找新男友,照着依旧的剧情来和新男友谈恋爱,两个月到半年左右就分手,复刻、循环......

二.需求与剧情
“Cindy,你爱的不是他,你爱的是你自以为的爱情!”
“啊?你说什么?”她音量飙高。
“你爱的不是他,你爱的是自己的爱情,而你自以为的爱情,不过是根据一堆堆基于满足小我和创伤性情绪编造出来的剧情!”我再次回答。
电话那头沉默许久......
“你继续说!”我听到她在哭。
2.1、看,是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在乞讨
你爱他,与他无关。
很多时候我们在谈论爱的时候,谈论的都是需求,自我的需求。
亲密关系最大的冲突来自于我们的需求,期待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没有人可以和你完全的融合,满足你内在的所有需求。
与其要求和期望对方来迎合你、配合着你编写的剧情来完美演出,倒不如看进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那个受伤的小孩,跟她好好对话、相处。去关照她因为创伤或未完成事件带来的反应性情绪。世间万事万物,与我们产生关系的,都会在某些时刻触发、牵动我们,因而引起反应性情绪。创伤和未完成事件越大,反应性情绪也就越大。
这些反应性情绪让你越加的恐惧、担忧、愤怒、悲伤、嫉妒.....我们或许压抑、或许崩溃、或许逃避,为了舒服一点、安全感、控制感多一点,于是就自编自导自演了与这些情绪相匹配的剧情,来让自己好过些。而剧情编久了,自己都信以为真,并成为一种固定的反应或行为模式,一直影响着自己而不自知。
你反观你谈的每一段感情,是不是一直在复制粘贴,在里面找补?对方能满足你就开心,满足不了就分手。
亲爱的,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满足你的内在需求,没有人能代替你照顾自己的内在小孩。只有你能做你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去照顾安慰自己的内在小孩。如果我们能够学习满足自己的需求,尤其是内在对关爱、呵护、认可的需求。这样,你会成为自己的最佳伴侣,也会成为你爱的那个人的最佳伴侣。
当你能够跟你的每种消极情绪,比如说恐惧、担忧、愤怒、悲伤、嫉妒等,好好共处于当下,不逃避、抗拒、转移、发泄时,你就成长了,你的内在智慧会油然而生,内在空间就会增长,而去爱别人才会是真的去爱,不是找补和索取。
2.2.他,也许也在满足他的剧情
反之,
他爱你,但是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爱你,那可能是因为你戴的一顶毛线帽子有着柔和的紫色;可能是因为你走起路来有点奇怪的外八字;或者你在树影下的微笑让他想起某个梦中的场景;再或者是那天的月亮白晃晃的,在你脖子上画出个让他感动的弧线,什么都有可能。他不会因为你努力表达的爱情多爱你一点,你懒散疲倦的样子反而倒能激发他的热情。他不是活在你所在的这个世界,你不是你,你只是恰好印证或者符合了他的幻想。
爱情是好爱情,只是与你无关。
但他跟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要有个清楚的认知,他爱的是爱上你的感觉,他爱的是你让他感觉良好的那些优点,等到你让他感觉不良好的时候,再去看看他还能不能表现出爱你的行为,如果他能够和自己内在那种不舒服的感受同在,依然表现出关切你、爱你的态度,这个男人就太难能可贵了。
我知道你在哭,我的话是挺直接的。抱歉,我不是粉红色梦幻泡泡的制造者。但你一直在自编自导剧情的漩涡里打转,你真的在爱吗?
电话那头,Cindy 失声痛哭......

三.自己与自己
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
—— 拜伦.凯蒂
亲爱的,把对外投射的目光,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吧!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这个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有的时候反照出来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一面,于是我们就愤怒的摔破镜子。可惜,镜子永远不会断,它们会源源不绝地出现在生活中。我们想要的那份关注、关爱、认可,只有自己可以给,在别人身上永远得不到满足。
我们这一生,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懂得......
懂得自己内在的需求与缺失,懂得需求背后隐藏的是创伤、是遗憾还是其它......懂得关照这些伤痛,在和这些伤痛共处中学会情绪修复、转化;同时也懂得对方的内在需求,在这种懂得中,彼此修炼,互相成长。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来自外在和他人的爱吗?也需要的,但适度。更多的是自己爱自己的能力呀!
今天,先聊到这吧。
在爱和光中,祝福大家平安、喜乐......
欢迎大家与我链接,持续探讨,相伴成长。
我是Fish,情绪教练和内在成长的修行者,不是爱情专家,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