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学富五车学院读书

我们把幸福弄丢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2017-11-05  本文已影响98人  淮河里的一条小鲤鱼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我早就买了,但是迟迟没有去看,主要因为个人的看书习惯,我喜欢看名家的书。李跃儿,这个名字没有听说过,今天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了。


     


李跃儿,原名李跃春,据他先生在书中介绍是在大跃进时代的一个春天出生的,来自宁夏银川,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曾入围"中国油画三百家";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特聘教授;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央视少儿频道签约专家。创办"李跃儿芭学园"。在"李跃儿芭学园"拍摄的纪录电影《小人国》在全国公映,获得极大反响,并获得观众、电影专家、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荣获"2009年四川电视节国际最佳长纪录片金熊猫大奖"、被中广协纪录片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十年十大纪录片"、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授予"2009年十大纪录片"、在半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作为"开幕片"参加。同时,在"李跃儿芭学园"拍摄的连续纪录片18集《成长的秘密》将在2009年底左右开始全国范围内一些电视台播放,并在2011年暑期由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连续播放,还曾获得"2009年四川电视节大学生影视作品纪录片金熊猫大奖"。


        本书首先以问引题,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我现在读书养成了习惯,一定要首先读推荐的序。小巫在序中是这样建议的:“如果你想博览群书,我推荐你先看《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果你懒得多看书,只想看一本书,那我建议你别的书都可以不看,却一定要看这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真的很神奇吗?这句话让我带着疑问往下看,心想这次可能要写一篇批判的文章了。我这个人有点喜欢挑刺。


        莲子在序中写道:“我被许许多多的老师教过,但没有被育过。”她告诉我们“爱是李跃儿教育的背景与根基,远远近近地环绕着她,祝福着她,使她不论从哪里出发都会回到爱、回到智慧的基点。


        本书是从三个疑问句开启话题的。天使还是上帝?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拯救,还是教育?列举了她在日常教育中遇到的几个普通但又不简单的案例,说普通是因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很常见;说不简单是因为那些眼神中本已充满绝望的家长和孩子遇到了李跃儿以后都变得又找回了生的希望。


        这本书中记录有个叫杨一帆的孩子,画画有基础,在家里已经画了半年的房子和花,送到李跃儿芭学园后,李老师还是让他画房子和花,杨一帆的爸爸很生气地责问李老师,李老师告诉了他此花非彼花,孩子以前画的画还只停留在艺术中非常低的那个层面,而现在孩子画的花“活”了。读到这个故事时让我久久不能自己,其实我们在很多时候根本没有真正的读懂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孩子,其实我们爱自己的多于爱孩子。家长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杨一帆这个孩子还是很幸运的,他有幸认识了李跃儿,可是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呢?我很幸运的读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教师,回想我以前教过的许许多多的学生,他们不幸的遇到了从前的我。从前的我过分地追求了分数,过分地强调了上课纪律,从来没有想一想孩子上课为什么会做小动作,为什么听不进去?其实回想起来,我以前的教育只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知识积累的工具,而不是想着怎样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有智慧的人。我们评价“画”的方式其实决定了“画”的层次,我们习惯欣赏自然美景,却很少有人能欣赏到孩子美丽的心灵。李跃儿告诉我们教师一定要感悟童心,这样就能和孩子建立一条心灵的通道,与他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从而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气息。告诉我们老师,爱心比教给孩子许多知识更重要。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


      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读了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是老师,是家长,是这整个的社会。我们教育者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吗?我们是带着什么样的目的走进课堂的?现在的教育是想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许多教师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连许多的教育专家可能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平时参加的很多教育培训其实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培训,有几个人在想什么是人才这个问题呢?人才是“人”和“才”的结合。向善、良知、关爱、宽容等等都是属于“人”的部分,可能早已被人忽视,只剩下“才”被人死死追赶。孩子为什么不能主动整好队,连许多大人都不能遵守交通规则,教师在课堂上空洞的说教能起多大的作用……聪明的孩子都知道老师其实是在演戏。李跃儿告诫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能控制人心,不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创造,甚至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也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文中列举了本•拉登、希特勒……他们非常聪明,那他们是人才吗?据研究证明都是因为教育者的心智、方法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后来他们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比中国当下更关注孩子的教育了。许多都是全家两三代总动员,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敢延误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各种辅导班,送礼请家教,专门全职陪护……近期还看过这样一篇报道,连竞选小学家委会都开始拼文凭,拼背景啦!其实老师、家长真的了解孩子吗?为了孩子,老师、家长必须重新当一回学生,成为真正懂得孩子、懂得教育的人。我们大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错,可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让孩子一点错都不能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有一个惧怕错误的观念扎根在我们的脑海里,这是一个可怕的观念。


        我读了《拯救,还是教育》这一章节明白了我们平时的教育不是拯救,而是摧残。我们带着很深的功利心把孩子送进了课堂,送进了社会。教育学生唯有金榜题名才是功成名就,唯有腰缠万贯才是成功人士,这样就可以扬眉吐气了。李跃儿让我明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是让人成为人的,是提升人的,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长智慧、传达知识的。书中讲了一个叫马月的孩子,智商130以上,就是因为错误的教育观念把她逼“傻”了,幸运的她遇到了李圣珍老师,最终没有真正的傻掉,可是她的叫秋子的表妹却没有这样的幸运,早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唉,可怜的孩子,可怜的现在教育。现在我和李跃儿老师同样的观念,人类的种种苦难中最苦的算心灵的苦难、孩子的苦难了……


        书中海尔曼医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人的准则;书中重提了陶行知先生抱着鸡进教室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让孩子想“吃米”。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都夸司马光砸缸非常的聪明,可你知道吗?几个小朋友也可以一起动手把缸推倒。可是作为教师或家长的我们你敢把“缸”推倒吗?你想到把“缸”推倒吗?如果以前没有想过,或不敢,如果现在你读了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以后,我想你就一定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