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
文/如荒
生命太多无常。
假期小憩,恰逢三月花开,暖阳高照之际,颇有久在樊笼,复得返自然之感。避开学校组织的活动,单独赴约,不过也是另一种羁绊。
心若不宽敞,哪里都是牢笼。
向来觉得自己心智有过锤冶,是趋向于成熟的。但实则不然,它不过是一隅之地,还未被岁月激荡罢了。贪念于过去与人与事拉扯的种种,还在单纯地以为许多东西是永恒的,然终究是稚嫩的。二十多岁的年纪又如何能历经千帆?正是这样的年纪,三观被重塑着,过往的认知被刷新着,坚持的信奉被敲打着,狭小的世界正崩塌瓦解。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活得更纯粹些,我心里有这样的声音,可常常不能够完全地掌控自己。人生那么长,太多杂质如何能够阅尽湖光山色。我歆羡于那些眉间积淀着从容雅适,心里住着自由的人。
我常常为自己内心的敏感和情绪的波动而羞愧,就如一个小偷盗窃了财物,反而高喊是社会不公让自己困窘一般。我自省过,这些情绪大都是自己的私心未得以满足。听过太多人说“我”是多面性的,甚至自己也觉得应该是如此的。但近来却发现内心深处是排斥的,并不想接受“我”的多面性以逃脱自我的惩戒而侥幸原谅那些频频出壳的自我。
我常常也会从别人嘴里去证实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总觉得“既然别人认可,那这样也无妨吧。”忘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嗫嚅,这大概是人性的弱点吧。想起卢梭在《一个孤独者的遐想》说到:有时候为了让别人不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或者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而去说一些无损别人利益,无关痛痒或者只与自己相关的趣闻奇谈聊作谈资。
诚然从一个大思想家嘴里说出来,常人都能理解也愿意去理解。可是,我应该也这样认为吗?谎言就是谎言,这不也是一种虚伪吗?为了摆脱所谓的羞耻心和尴尬?用编造的奇闻趣事在让自己摆脱困魄的时候,也正好吸引了听者,这怎能叫无损别人?
当然,对待问题原本就是见仁见智的。只是更加让我明白这世界上思想随大流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是思想上的惰性让我们愿意去聆听甚至不假思索地信奉。如此,真正了解事情本相的人,认识自己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的肉身住的便不再是自己的灵魂。
(二)
前几日听闻某亲戚正筹款治病,帮着转发以尽薄力,今日却惊闻他已经去世。留下两个还未成家立业的幼女,又只能感叹生命的无常,这样的无常虽是世事里的如常,常人却始终无法坦然面对。
成人之后,经历的这类事情渐渐多了起来,这是命中的注定,无法抗拒,只能扼腕悲恸。今日的天空多澄澈,阳光多温暖,怎奈美丽之下,总有凄凉。
前两日埃航空难,157名遇难者。让人不由得想起五年前的马航失联,200多人遇难。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生死无常,世事无常。我们别无他法,能做的不过是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人,不要在失去时才惋惜。充实自己的生活,不要只会惆怅哀怨。留不住岁月的消逝,那就抓住消逝的光芒。
无常也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