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上补习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特别排斥培训班,尤其是学科内的辅导班。一提起要加课,都立马蔫儿了。只要不报班,我说啥都行。
目前俩娃上的课都是一些兴趣班,绘画,篮球,书法,游泳,这些课没有太多作业,上课时也比较有趣,所以孩子们一直坚持在上。除去平时上学,这些课程也要抽出时间接送。周末和晚上我都比较忙,再加课,对我也很难协调时间。所以孩子们不愿上,我也就没有坚持。
哥哥五年级下学期了,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大多都在补课,但我看孩子的学习还可以,从网课课堂反馈看,不算差的。问起老师,也都是肯定的答复,人家还是校级优秀学生,我就总觉得暂时不必要增加额外的负担。
但每次与别的家长聊起,都会自惭形秽,别人家语数外都在补,每天写作业到10点以后,他们总会说谁家的孩子在年级第几名,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之类。我无话可说,因为老师不给分,更没有排名。要问起学业,只能说还过得去。与他们聊完,我也都会陷入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放松了?
今天与姐姐聊天,自然说起孩子学习。我说我自己在给孩子补英语,没有送辅导班,她也赞成这样的做法。她的三个孩子,英语都很好,因为小时启蒙教育做得好,但数学都不太好,之前在培优班学了两年,当时有效果,但现在又下滑得厉害。她现在开始自己学习,然后亲自教孩子,从家庭,从根本,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孩子数学不好,有偏科的可能性,情有可原,但三个孩子都不好,且妈妈小时候数学也不好,那就有迹可循了。是遗传吗?也有可能,但这也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因为妈妈数学不好,从小就有抵触心理,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也会感染到孩子,长大后,他们也会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甚至会回避。
所以,她决定从我做起,与孩子一起克服这个难题,陪着孩子们战胜难点,树立起对数学的信心。
这与我自己给孩子补英语是一样的。在培训班学习,下课回家还是要练,要家长督促,不然提升也很慢,既然在哪里学,都要家长操心,那还不如自己亲自上手,从头到尾一起学,孩子还更有兴趣。也许老师是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远胜于我,但我把自己当成陪读,一个年长的,底子比他们好一点的陪读,每天坚持,总还是有推动意义的。我的重点不是学会多少高难知识点,而是在于长期坚持,日复一日的累积。
给孩子读历史也是一样,眼前看来没什么用,但年近40的我,知道历史其实很有用。一个熟读史书的人,见识格局情怀都不一样的。对历史的兴趣,也要启蒙要培养。每天读一点,我们以年为单位坚持下去,自己补一补,还能影响孩子。没准哪天写作文,他会想起什么典故,没准与人聊天,他会说出什么故事,没准遇到什么难事,他能类比到历史上的名人,开解自己,没准将来他对历史非常有兴趣,会成为未来择业的方向......有无数好的可能。
而这些是培训班给不了的,只能家长自己用心。
写到这里,我也想明白了,孩子的学习看家长的引导,也看孩子自己的心性。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并且是无法替代的。培训班可以恶补知识上的短板,但孩子的思维,兴趣,底蕴,主要看家长有多用心了。我把自己能做的先做好,这是长远利益。如果将来分数真的不太够,再去找老师缺哪补哪,也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