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想要在蜀国成事,他需要做什么?
前两篇文章我们分析了魏延在蜀国的位置,形势和可能采取的策略,今天我们来聊聊,如果魏延想在诸葛亮死后,想要在蜀国成事,他需要做什么。

首先,魏延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私人班底。
包括靠谱的谋士,可以为自己出死力的死士,这个班子里还需要有一批在朝为官的同盟者,朝中有变可以为后援。
没有私人班底,想主导朝局,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魏延只是一个武将,最高的实职也就是做到汉中太守而已,就是一个地方州府长官,在中央没有任职经历,也没有什么过硬的人脉关系的情况下,搭建魏延自己的私人班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雍正王朝》中,我们看四爷在九王夺嫡中,文有邬思道这种的谋士,武有年羹尧这样的武将,朝中有十三弟胤祥这样的铁杆贝勒,加上一批在四爷办差中结识的朝臣;甚至干一些见不得人的脏活,四爷都有一个粘杆处;只有这样才具备了成为一股政治势力的条件。
再比如,汉初时的韩信是一股刘邦无法忽视的力量,在楚汉相争的后期,甚至隐隐出现了楚汉齐(齐就是韩信,韩信曾自立为齐王,刘邦是事后追认)鼎立的局面。
可以说,对于楚(项羽)汉(刘邦)这两股势力而言,韩信支持谁,谁就能得天下;在楚汉相争的天平上,韩信成了关键性砝码,可见韩信势力之大,足以移鼎天下。
但是,韩信手下也同样缺乏一个能为自己所用的私人班底,只有一个蒯通,算是谋士,也就是这个蒯通,力劝韩信自立。但是韩信不听,以至于在未央宫韩信被吕后萧何设计诛杀时,韩信最后哀叹,“悔不听蒯通之言,乃有未央之祸”。因此,韩信也成不了大事。
其次,魏延需要得到后主刘禅的支持。
想在朝中立足,乃至有所作为,与皇帝的关系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搞定。至少,要像刘禅的爸爸刘备那样,能罩得住自己,不至于被自己的领导诸葛亮寻机就给做掉了。
那么,刘禅这样一个见到诸葛亮都是一口一个“相父”的儿皇帝,能罩得住魏延吗?答案是可以的,只要魏延将刘禅的工作做到位,只要刘禅真心想罩他魏延,还是可以罩得住的。刘禅身边的黄皓,就是一个宦官,没少给“北伐”使绊子,诸葛亮姜维都没奈何得了黄皓,硬是被刘禅保全了。黄皓最后是在蜀国被灭掉后被司马昭杀的,这是后话。
再次,魏延需要得到当地益州豪强势力的认可和支持。这一点在三国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中非常重要。
根据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的披露的情况,刘备诸葛亮在西蜀的组织路线是“荆州集团第一、东州集团第二、益州集团第三”。这导致了益州本土势力受到了抑制和边缘化,实际上益州本土豪强对刘备诸葛亮政权是三心二意的,这恰恰就给魏延这样可能有二心的力量人士留下的空间。
如果魏延能够团结益州本地的士族势力,培养自己的班底,那么在诸葛亮百年之后,魏延是有机会在西蜀有所作为的。
当然,如果那样的话,西蜀就不再是一个 以“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为存在合法性的政权了,它将是一个魏延与益州士族豪强分享权力的基本政治实体,至于如何分享权力,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不过,这样的假设,肯定比魏延效死忠于蜀汉最后被设计冤杀要好很多吧。
简单小结一下:
建立自己的私人班底,得到大老板的庇护,与地方豪强势力的合作,是魏延想在西蜀成事的三个关键性的条件。
那么,对于我们今天的职场,有何启示呢?
现在的职场,其竞争程度要比古时候的权力争夺文明得多,不再需要刀尖舔血、也无需耍阴谋诡计了 。
我们假设一下,公司内部一个有能力的部门领导、或者是区域总经理,想更进一步,但是公司内部没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这就和魏延当时的境遇很类似。
自立门户,从原来的公司中裂变出来这个套路,其实和上面谈到的魏延在西蜀成事的条件是相通的。
1、要有一个能为自己所用的、可以干事的班底,人数不一定多,但是要管用,能跟着自己走。
2、在最高领导、大股东或者主管部门中寻找支持者,至少,在搭建自己的班底期间,需要这样的支持来作为缓冲;
3、自己独立出来之前,就有自己拿得住的市场和资本,有今后独立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有上面这三条,这个区域总经理就足以自立门户。
在当代中国,这样的商业故事其实不少见。
比如,牛根生原来就是伊利的核心团队成员,做到伊利集团负责生产经营的副总裁;后来与伊利的老大郑俊怀关系闹僵,1999年带着自己在伊利的一票人创立了蒙牛,现在蒙牛做得风生水起,比老东家伊利的市场地位一点也不差。
好了,关于魏延的话题我们聊得差不多了,这是007习作的第16篇,我是Kevin.Stewart,下次的三国话题,我们来聊聊假如你是接盘侠蒋琬、费祎,该如何打好蜀国这副牌。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