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59天: 别动不动喊
那天看一则信息,浙江的一个妈妈听从老师建议,为了训练12岁儿子的独立能力,在家里的三处地方贴纸条提醒儿子独立做作业,而不是动不动喊妈妈。
孩子那一声声稚嫩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在小时候,是天籁之音,让人心暖感动。然而,再大一些,在专家看来,那一声声“爸爸”“妈妈”的背后,可能暗藏着一些问题——他们遇到问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会想着独立处理和解决。
不仅指写作业这件事,成长中的其他事概莫能外。
我观察了一下,豆子昨晚又锁了门,这是她追求独立,不想让家长干扰的表现。尽管我不知道她在屋里干些什么,没了手机,她也可以不坐在书桌前而是躺到床上去。但可以忍受,只警告她睡觉之前开门,好方便我早上叫她起床。
同时白天的时候,她也不时会喊:“厕所没纸了。”“我便秘了。”“明天早上几点喊我起床。”“我的橘黄色体恤哪儿去了,干净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今天早上,我刻意不再反复催促,饭都做好端到了桌上,时间提前告知了,剩下的由她自己。我便前三分钟出门倒垃圾,出门的时候听她说:“居然做了炒米饭!”但我估计她已经没时间吃了,回到家里,果然是的,像是只捣了几筷子的样子。
但今天没有迟到。
家长催促是因为能预见行为的后果,希望避免。比如磨蹭的结果是吃不上早饭,让同学在路口受冻等候,上学迟到等。但孩子那边磨蹭的原因又恰恰是家长的催促,反正有家长在那里看着时间,甚至会根据你语气的急缓程度调整行动,反正有家长在,一切都不会太糟糕,迟到也就那么一两分钟。
这正是依赖的表现,因为没有承担过这样做的后果,或者出现后果就找个理由来逃避(比如请假不去上学),因此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便失去了锻炼了培养的机会。家长的包办代替让孩子错失成长。
尽管有些也有人说:“放开让孩子喊,他也就喊那么几年,好好享受吧!”让孩子感受到爱,给予他照顾,是一回事,但让他管理好自己的事,担负应该担负的责任,又是另一码事。两者不矛盾,而且,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家长为孩子谋长远发展的更深层次的爱的表现。
少吃顿早餐没关系,养成一个习惯很重要。
晚上,凑到我跟前,说起二模的成绩,虽然没有出来,但老师讲试卷基本上都知道了,语文英语没有多少优势,只比其他人多个十分左右,生物集体都差,连同桌也只比她高一分,感觉是全军覆没式的结果。
“手机给我闹铃,明天早上想早点起来学习!”
“没问题,你先去睡,我等会给你送过去。”
虽然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爆十日寒。”但毕竟态度很重要,临阵磨刀,不快也亮吧。
今天一忙起来,居然忘了截屏倒计时的图片,临时找了一张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