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心理艺术之家

《中医医理浅说》(20)卷一闻声

2024-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黄岐之

《中医医理浅说》(20)

              卷一  闻声

      “细听呼与吸,痰喘有无声。呃逆分新久,微厉判盈缩。抑郁多长气,腹痛定呻吟。谵语虚实异,留神仔细评。”

      闻声即闻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之一。运用听觉和嗅觉的手段,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

      细听病人的呼声与吸声,呼出心肺,吸入肝肾, 呼吸是否急促、有痰,声音是否异常。呃逆(打嗝)持续有多久,从言语轻微或声大辨别气之盈缩。抑郁太多气长,腹痛是否伴有呻吟。谵语有阳明实症,热甚神昏,狂叫喜笑不休;少阴虚寒症,言语错乱如谵语,乃气虚阳脱,神无所主。有气无气,虚实分别清楚,需留神仔细甄别。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 、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嗅气味分为病体气味和病室气味。嗅气味以辨邪气性质为主。病体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和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病室气味,则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气味散发的。

      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

      四诊需合参。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黄岐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