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征文|影响我人生观的9本书
人生观包罗万象,这个大话题,我就从三个切入点来说说吧:
1、对人情世故的体会
《奇风岁月》
这书得多好看才会让我毫不疲惫地把一本600多页的大部头天天放在包里挤地铁?
原文名字“Boy’s life”,中文翻成了“奇风岁月”,奇风是男主角生活的小镇名,全书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为了拯救自己的父亲,如何在镇上人们的帮助下,推理出凶手的故事。单看书名,便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乡情,而书的情节跌宕起伏,更是让人深陷其中。书里的魔幻色彩,把我们带回和男主一样的少年时代,充满幻想,不缺勇气。少年时纯真,无忧的亲情,永远给人最温暖的力量,有了它,我们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乘风破浪,不惧风雨。
《斗宴》
想推荐这本轻松愉快的小说很久了。作者周浩晖其实是推理小说界的高手。作品大多情节悬疑让人欲罢不能,逻辑严谨又让人拍案叫绝。而这本书,正如名字一样,更像是一份餐后甜点。开头设置的悬念在最后一刻揭晓,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没想到这个秘密的背后,居然隐藏着如此令人神伤的往事。一道道精美的淮扬菜,却让人品出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亲情的眷恋与不舍以及恩重如山的师徒之情。年轻时候的一往直前,往往会容易忽视身边最平凡却又最难得的东西。在那道传说中的菜肴揭晓的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千帆过尽后,人们心底最渴望的,往往是一份如水的平淡。只可惜很少有人在拥有的时候,就懂得珍惜罢了。合上此书,余味犹存。
《最好的告别》
2016年买过的书里最值得的一本,颠覆了我对传统临终关怀的认知。生而为人,难免一死。我却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死亡对我们的意义,也没有想过如果最亲近的人将要离开,我要做些什么?本书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了我们很多过来人的指点。当我们,或者我们的亲人,老了,病了,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想想此书的建议或许会让我们作出最正确的选择——活在当下,而不是因为未来的美好而牺牲现在。
当然,在此之前,若能珍惜感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每一天,该是多么好啊,至少在那一刻到来时不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2、对自我修养的锤炼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
高中时候看的心灵励志类书籍,放在今天看,就是一本鸡汤,对于处在青春期的我来说,却甘之如饴。几个标题基本涵盖了青春期女孩子的人生问题——恋爱,梦想,友情,美丽……而现在大多数给女性喝的鸡汤也无非是这几个问题的延伸。因为本身就是从众多读者中挑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看完后让人觉得前途不再雾茫茫一片,而是可以先脚踏实地地做起来。她的文章三观正,条理清晰,文字温柔而有力,像一朵铿锵玫瑰,让我早早地就知道了“经济独立、坚持兴趣、不被他人眼光左右”的重要性;在每一次做选择时,都倾听自己的内心,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遇见未知的自己》
非常有名的一套书,虽然只看了第一本,但已经像一盏黑夜中的明灯,为我指明了道路。当时我处在一个孤独无助的环境中,陷入了自我怀疑、对生活的各方面都不满的情绪里。这本书,先教会我如何从过往经历中找到自己的情绪来源,挖出藏在情绪下面的认知。搞清楚之后,再修正自己的认知,从而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抛开既定的认知,换一种眼光看待,事情反而向好的方向发展了。书里的神秘老人还教会了女主如何通过吸引力法则,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我运用这种方法,在就职、社交、技能学习上都成功的案例。至今,我仍然相信用心去做一件事散发的气场,会吸引到相同的能量。看清自己的内心后,就马上着手去做,变成了我的风格。如果你真的想要去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这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
《撒哈拉的故事》
如果问我是哪个作家带我走上了通过旅行认识世界的这条道路,那无疑就是三毛了。不同于小资范儿喜欢的欧美地区,三毛选择了沙漠作为她生活的落脚点。在一个物资极端匮乏的地方,她却用俏皮的文字书写出富有情趣的生活。那些可爱又可气的邻居,给她万千宠爱的荷西,还有她那颗活泼的好奇心,让旅行焕发了生命力。三毛是如此潇洒,看完她的文字,那些凡尘世俗的苦恼瞬间变得微不足道。
韩寒说:你连世界都没看过,哪来的世界观?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就决定了他一生所能达到的高度,而旅行,无疑是最能开阔心胸的一种方式。我每年至少旅行两次,一次海外,一次国内。看到了这个世界之大,便明白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那些没有回报的付出,石沉大海的感情,付诸东流的汗水,在默默无语的青山大海面前,成为了养料,滋养着丰盛的生命。
3、对万事万物的思考
《娱乐至死》
此书于1985年出版,书中对当时沉迷于电视的时代提出了深刻的担忧,并指出了媒介对于人类思维的影响。到了21世纪,这种担忧仍未过时——人们沉迷于手机,阅读一大段文字就觉得痛苦,无法进行深入思考,要靠少数人反哺知识来喂养。奥威尔曾经设想的1984是老大哥式的监控,人们为自己的不自由而痛苦。而赫胥黎则描绘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美丽新世界,一派祥和的气氛,人们不知道自己已经醉生梦死。佩服作者洞见的同时,也给我自己敲响了警钟。沉迷于碎片化的信息环境,所获得的不过是无用的知识;留给自己的,是贫瘠的学识和麻木的脑子。所以在每天通勤的路上,我会看书,听网课,而坚决不刷手机。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所谓的“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比如探寻未知——一种是已知推未知,用原理推导,一种是动手实践;批判地看问题;以及用缜密的逻辑证明自己的观点。
反常识思维里教会我们,很多“常识”,没有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人云亦云前,应该自己搜寻信息后再得出观点。成功学的解药里,他层层拨开一万个小时天才理论的真相,将我们拉回现实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更科学的努力方式。
科普知识并不是科学的本质。只有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独立地思考、剖析、解答问题。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离不开思维二字。用科学的态度去思考事物的能力,应该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
有趣的是,看完这本书,我在书评里也质疑了作者,算是对他的敬礼吧。
《创新者的基因》
原来创新者没有天生创新的基因,只有后天不断的练习。所以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创新者,做出让人尖叫的东西。
这是一本工具书,20%的部分为干货。书中的“五大发现技能”往小了说可以在工作时用在项目上,往大了说对个人的创业也具有指导意义。
其中联系能力培养的五大技巧——硬扯、扮演其他公司的人物、比喻、造一个好奇盒子、SCAMPER法,都非常实用,哪怕是日常用来锻炼思维也好。这样人的思维才能保持活跃,拥有不断闪现的灵感。其余的四步发问、观察、交际、实验都讲得很细,有可操作性。如果是产品经理,那更要读读这本书。
虽然现在我还没有设计自己的产品,但书里的思考模式,我认为是非常有用的。之后自己创业了,也会使用里面的方法,更系统地完善自己的项目。
以上9本书,帮我建立了包含人情世故,自我修养,思维方式三方面的人生观。
总结起来,无非是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扩充视野,自我疗愈;保持精神领域的清醒,不断学习。
分享这份书单,愿其中也有书能帮助你找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