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身的背后
从小就喜欢读书。没有什么目的,就是一种爱好而已。和别的小伙伴喜欢游泳、打弹珠、玩水枪没什么区别。我母亲不识字,看到我整天捧着一本书,闷闷的,就很生气,“天天看什么看,眼睛都看瞎了吧,还不去把地扫一下”。那时,我就讪讪的把书放下,但是趁她不注意,又溜去看书了。因为我发现,在书中,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世界。
不知何时起,一种念头滋生了出来。“我书读得多,就是和你们不一样”。虽然看起来有点呆滞、木讷,不知所谓。但是脑子里面都是各种书上的故事,言论,道理。对于别人说的话,有些漫不经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同学们都说我孤傲、清高。
从来不以为然。交了一些和我差不多喜欢读书的朋友,崇拜尼采,喜欢竹林七贤。开始反对一切,怀疑一切,这样的想法内化成性格的一部分,虽然表面上和大家打成一片,内心里却有一个隐秘的世界,被紧紧包裹,从不打开。当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更加助长了这份骄傲。
对所有的流行嗤之以鼻。比如成功学,比如各种心灵鸡汤,更看不起那些沽名钓誉的人生导师,学者名人。基本不参与所有的集体活动,认为没什么好聊的。从不演讲,认为炫耀是一种罪。甚至从不和员工谈心,否定交流的价值。否定严谨的生活和管理,认为随性才好。
人生一直顺利,大学毕业,入行房地产,28岁创业,29岁开发项目,做总经理。看起来一帆风顺,各种光环加持,更加助长了刚愎自用,以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花团锦族,烈火烹油,从没想过我的个性有缺陷吗?我做事的方式有没有错?两年后,创业失败。所有的积累在很短的时间内化成飞雾。
人生的黑暗期来了,可能只有在挫折的时候,我们才会认真的审视自己。我开始质疑自己,你的价值观真的对吗?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失败?苦思良久,却不得法。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网上看到了剽悍行动营。搁在以前,肯定对之付之一笑而已,“我等饱读之人,自我学习足矣,如需外力,则会流于下品了”。现在抱着试试的态度,参加看看吧,反正不过是一天一篇打卡文而已。
刚入营的时候,从不说话,看着群里面热烈无比,却作壁上观,做潜水党。几天后,轮到我们组值日。组长忙活很久,策划活动,团队展示,各种表现,非常幸苦,我却依然没有参加,晚上他们热烈讨论,我却愧疚无比,你是团队的一员吗?你能融入团队吗?你不改变还能战胜自己吗?我向组长道歉,她大度的说没事。她说你的文章很好,但是缺少感情,你最好加上连队点评官然然的微信聊聊。
在午夜,然和我聊了很久。说从你的文中可以看出你的性格,你这样做不好,循循善诱开导我,并提了很多改进的意见。最后,我问她,是什么原因让你和一个陌生人聊这么久?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她说,可能是医者仁心吧,她是个心理医疗师。
我开始参加行动营的活动,积极发言。并主动申请了思维启发小助手,早晨7:00分享读书体会,并在中午启发大家打卡文思维方法。为了早上能起来,维维教了我一招,调了6个闹钟。为了能有更好的领读效果,思维启发官娉娉耐心细致的帮我们理清思路,从不厌烦。并不断的给我们加油和鼓励。
终于坚持下来了,并且获得了很多老铁的支持。有什么疑问发到群里,立刻就得到了回复。碰见了很多很多可爱的人,虽然互不相识,但是在短短是十几天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中国古代以书院为最高学府。文人的最高理想是能进书院进修。我认为,行动营就是现代的书院。晚上8点,各种专家的分享振聋发聩,让我发现之前的读书方法是多么的粗糙,思维方式是多么的狭隘。还有各位老铁的分享,都是学习的精华。还有互相之间毫无保留的交流,让我领会到了“崇高”这个词的含义。还有各种小助手义务的付出,默默的支持着大家的学习。
行动营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内心里面留下了一个深刻的痕迹。用鲁迅先生的话说,“让我有了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同时,人世间的种种美好,高贵的友情,无私的师生情,默默奉献的战友情,都在这里绽放。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相遇的种种,都是一个触点,触发我去认真的读书,认真的思考,认真的行动,认真的过好自己的人生。
感谢行动营,让我打开了封闭的内心,发现了情感的力量。感谢行动营,让我的文章、行为有了很多反馈和改进的机会,感谢行动营,让我认识了这么多无私的人。感谢行动营,让我知道只有温暖他人才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