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散文想法

校园随想

2017-09-06  本文已影响10人  予之诚诚

        多少次夜梦萦绕,多少次怦然心动,我又回到了湛江。

        湛江,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城市。这里没有广州那样的繁华绚丽,也没有西安那样的文化底蕴,这里,只有海风,海岛,和一望无际的海洋。这是祖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我的大学生涯,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当得知被湛江海洋大学录取时,我不免有点失落。我没有去过湛江,但我更向往广州那样的大城市。我的同桌,跟我一起以第三志愿报湛江海洋大学的,他宁愿复读,也不肯去湛江。我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选择了湛江。

        老爸带着我坐了六个小时的车,来到了这里。跟着黑黑压压的人潮,我们走出了车站。校车载着我们,徐徐驶进了海洋大学。那时海洋大学刚实现万人办学,号称“广东面积第二大”,后山的基础建设还在进行着。老爸帮我买好学习、生活用品,打点好一切,就匆匆赶回家了。我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在宿舍里,我认识好朋友小强,还有后来的许多朋友。

        大学是个相对自由的地方,对个人的约束并不多。有人选择快乐地玩耍,有人选择认真地学习,有人选择了轰轰烈烈的恋爱,有人选择了各式各样的社团。记得有个师兄对我说:“大学就应该摆脱以前的束缚,多参加社团,尝试去恋爱,学会逃课,不怕补考。”而对于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居然相信了这位师兄的话。到处报名应聘社团,上课的时候就跑到后面睡觉去。没有课上的时候,就躲在宿舍玩游戏,跟其他同学较量游戏技考,打赢了再上网跟其他网友较量。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来了。我的各门功课考得不如理想,特别是《统计学》,居然有两道大题做不完。我想这次肯定要补考了。对于我这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这是莫大的耻辱。我开始后悔和痛恨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也开始思考来到大学的目的意义。仿佛幡然醒悟:大学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主要任务是读书,离开了这个主题,其他所有所有将不值一钱。我想,如果老师给我一个机会,我会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维,抛掉从前的恶习,真真正正的学一点东西。不幸中之大幸是,我的《统计学》得了60分,刚好及格,谢天谢地。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厘清了自己的方向:第一是上课专心听讲,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课外用心学;第二是多看一点书,包括各种课外书籍;第三是交几个知心朋友。而读好书,是重中之重。

        从此,我的固定座位由后两排变成了前几排。每天早上,早早起床跟舍友一起去读英语;有时起晚了,拿着一瓶维他奶冲向课堂。《行政管理学》的郭晋杰老师实在是太厉害了,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举例子摆事实,不愧湛江市政府专家组成员;《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窦春芳老师把一门人听人烦的政治理论课程讲得出神入化,对于我以电邮提出的问题也有问必答,实在是老师之中的“奇葩”;《市场营销学》的余源老师,他的那句“给大同煤矿送煤、给劳动模范送奖状”总让我忍俊不禁;闫玉科老师在同学中是很有争议性的,但他由始至终对我充满宽容、支持和信任,让我非常感动。还有其他的老师不一一列举。有些老师,在给其他班上课的时候,我也跑去听了。例如窦春芳老师的课,还有她老公也是个“另类”,观点让人瞠目结舌,我也跑去听了。认真的聆听众专家教授们的课程,我发现了跟从前不一样的世界,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今天,当我参加政府部门和我们单位邀请一些所谓非常有名的专家的授课(他们的出场费往往贵得离谱),比起当年在海洋大学听的课程,我觉得海洋大学的老师毫不逊色。我感到兴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在第二个学期,我就切身体会到学习的收获。在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获得了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其中数学破天荒的得到了满分100分,这是我自小学一年级以来的第一次。还有几门功课得到第一名。我因此拿到了当学期的一等奖学金。在后来几个学期中,基本上都获得了奖学金。某天晚上我看看以前的奖学金证书,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在七个学期中,有六个学期能拿到奖学金,这是对我学习的充分肯定,也是我努力的表现。

        当然,学习以外,我也学到了不少其他的东西,例如五笔打字。

        刚上大学时,我连用五笔打一个字都不会,拼音打字也有困难。当时我们男生两个宿舍是分为智能派和五笔派的,就是智能ABC对王码五笔,有个同学用智能ABC打出超过65字一分钟,相当惊人,五笔派一直在输。我在学校的书店买回一本五笔字根字典,每天中午回来都在练打字,平均都是半小时以上。不会的字,就查字典。一开始,每分钟打20个字,有同学笑我,打得这么慢就算学会也没有用。但我选择了继续坚持,还在那里默默地练习。20、30、45、60,从20字到50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第二个月,已经达到70字以上的水平,最高的时候超过95个字。这个时候智能派依然停留在60多个字左右,跟我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有人说:“坚持15天做同样的事情,就会养成一种习惯。”我觉得,如果是坚持三个月以上,相信就小有体会。90年代科龙空调横行的年代,有记者问过科龙创始人顾雏军:“为什么你的空调卖得这么好?”顾曰:“我做了十五年空调了。”不多说,但意味深远。

        又例如看书。这也是种收获。在大学看了很多文言文的书,觉得很有意思。这对于我后来工作以后从事文字工作,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那时,更多的是兴趣。也不时写一些小文来分享一下。记得为中国游戏中心的社团“卧龙轩”写过一篇叫《卧龙吟》的文章:“朗朗乾坤,振振中华,唯我卧龙,独步天下。中游大雅之堂,矩形方桌之间,凝聚相互激情,碰撞彼此火花。……是仙是奇是玄是幻,是虚是实是真是假,是精英殿堂,是卧龙轩也!”现在看来,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也看了不少其他的小说,如一些武侠小说。在校内买了不少书,后来大学毕业的时候,通通送给了师弟师妹,足足有一大纸箱。

        当然,在大学,交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在学校我遇到的很多前所未有的挫折困难,都是朋友帮我度过的。我记得有一次在校医室里,药物过敏,走几步路当场就晕倒了,感觉要离开这个世界,当时想到给电话的,就是自己的朋友。后来考公务员的时候,也是几个知心朋友帮我出谋划策。后来受校报邀请,跟李毅兄写了一篇文章《永远的大四》,很有感慨地写道:“在这宁静而温馨的港湾里,有最慈爱的老师,有最铁的朋友,有最可爱的师弟师妹,一草一木都让人难以忘怀。如果让时光重走一次,我会虚掷那么多的光阴吗?”

        是的,会虚掷那么多光阴吗?我想,这是对我的问号,也是对后来的很多师弟师妹们,很多的即将踏入大学校园们的兄弟姐妹们的问号。在尔虞我诈的现代社会,在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在价值观扭曲的现代社会,很多同学开始“懵懵懂懂”,逐渐“一塔湖图”,终日“不知所踪”,未来“如履薄冰”。但他们没有想过,只有他们自己才懂得自己,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把握自己,——只有他们自己更努力的现在,才能决定自己更美好的将来。

        我们今后也许常常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身边懒惰的人过得更好,身边品德差的人高居要职,身边的投机者获取暴利……也许这些歪曲的现状的本身并不值得深究,但会影响到纯洁的校园,还有埋头苦读的学子们,让他们对自己的坚持产生怀疑。但既然选择了当一名大学生,既然是一名大学生,就应该有起码的甄别能力,在不同的情况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还有坚定的走下去。那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但是在大学中必须做到的。

        今天,我又来到了故地,来到了母校。曾经的湛江海洋大学已经改名为广东海洋大学。今天刚好是新生报到日,又一批新的面孔。看到他们,从前大学的种种,又浮现在眼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