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香生活日记思考

来日思考之一个人的游历

2015-02-08  本文已影响54人  离家难

周天终于甩开了慵懒,抽出了决心,拿出了时间,去了期待已久的新印象派画展。本想和朋友一起去的,朋友也确实答应了,但在他勉强的眼神里,我也回忆起了之前与朋友一起看画展时他的一脸无奈。并不是他的错,毕竟每个人的G点不同。奶大有奶大的茁壮,奶小有奶小的跌宕,只是爱的人兴趣不同罢了。想想让他对着毫无感觉的平面,忍受我两个多小时即将高潮的表情,多少也有些不好意思啊。

最近读到马家辉说他小时候很喜欢看电影,每次都和爷爷一起去看,忽然有一天爷爷对他说:你要是喜欢的话,就要学会一个人看,因为没人能陪你一辈子。是啊,一个人也要使自己开心,并不是对生活的无奈,其实这是一种能力,毕竟不能总是让别人一直哄着吧。

为了去看画展,还特地打扮了一番,明知身边无人,还是喷了香水,倒不是真的期待什么美丽的邂逅,只是为了潜在的机会准备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的嘛,总比来了没准备后悔的强,毕竟我也是个庸俗的男人。不过话说...绿茶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散发出婊子味儿来了?毕竟喜欢,有点不甘。

个人还是很喜欢新印象的。因为它与之前的印象派和之后的野兽派在艺术史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过渡时期。一般在过渡时期往往都是要么惨烈要么庸俗的,但印象与新印象的探索直接将艺术从写实推向了抽象。印象是将色彩从造型中抽离,将艺术的一部分从物态的世界拉回到了内心。而新印象伴随着点彩的产生,在色彩规律上的探索,使得艺术家们可以将内心的感动用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给正蠢蠢欲动准备挣脱现实写实的艺术指明了一条合理的去处。

作为一名受过专业美术培训的艺术爱好者,在感受艺术带给我的主观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在思考客观上艺术表达的合理性。例如:可以在构图上清楚的观察到新印象从传统黄金比例构图到根3根5中心或边缘构图的转移。视觉引导线也不再局限于S形。造型上更多的则是用色彩进行区分,用冷暖、补色的强弱对比等塑造...在看的津津有味,大感受益匪浅的同时,也发现来画展的许多人其实是不懂艺术的。但不难看出这些不懂艺术的观者即使不知道艺术的客观原理,也是能感受艺术在主观上给人带去的感动的。当然也不难看出其实有许多人是装出来的,但即使如此我也很感动,至少这是人家对艺术的尊重,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的尊重。这点其实是于国内相差很大的。

在国内我也去过不少大大小小的画展,但去看的人往往都是行业内的,鲜有普通大众。即使去了,也不是抓紧时间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感动,更多的则是在追问:为啥这画的和我脚画的一样的玩意儿值那么多钱?开始时我还耐心的解释:抽象艺术于写实艺术,就相当于"加法"和"1+1=2"。写实艺术就是"1+1=2",很简单很实用;但抽象艺术就是加法,但它是一个关于"美"的算法,至于中间到底放几,其实是不重要的。就好比你要是懂一元二次方程,那么你在解答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有些乐趣的;但你要是知道但解不出,更多的会是佩服那些能解出的,至少会有点想解的冲动;但你要是压根就不知道,即使把整个解题过程加答案呈现在你眼前,你可能还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明白...但随后我发现他们眼神中那"你他妈的装什么B"时,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也深刻的明白到了什么叫"夏虫不可以言冬"了。只是好奇人为啥可以无知的如此的理直气壮,那内心的坦荡究竟是从何而来?

都说日本人的素质比中国人高。那所谓的素质到底 体现在哪里?我们也一直喊要"德智体美劳",但现实却往往是无"德"、"体"差、更不"美"也甚至不懂"美",所以不得不"劳"。而导致这些的原因我想并不是出在"上层",而是"底层"就根本不存在,所以即使往上垒、最后也是一阵风就倒。而这个"底层"大概可能就是所谓的"底线"与"常识"吧。而所谓"底线"我想应该就包括"不总是想着让别人哄,即使一个人也要让自己开心"吧;而所谓的"常识"大概可能就包括"无知不是借口,是原因;忍受苦难不是本事,从苦难中挣脱出来才是本事"吧。

晚上老师组织聚会,快二十人,大家把酒言欢,久违了的热闹。没喝几杯就有人说我醉了,我最后也确实醉了,但真没那么快。当然我也明白他们一定觉得平日沉默寡言的宅男忽然在觥筹交错后变的奔放了,那不是喝大了是什么?!但孰不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了,干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