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思维方式你也可以成为埃隆马斯克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楼春风

好多人都知道,快速提升文章写作水平的方式是找到成熟的套路或者去看大牛的文章,这里至少说明一些成功是有迹可循的。

同样一件事对于不同的人,结果会全然不同:有的人感觉会难道无法逾越,而没有任何;而有的人却“草率”开始。那除了人的背景既有的资源的差异外,什么样的差异让我们有了如此大的选择上的不同呢?

先看看马斯克的超级高铁(HTT)项目。

超级高铁

问题:马斯克发现一个人类面对的大问题,比如全球暖化、交通拥堵什么的。这些问题大到了必须跟它死磕的程度,于是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愿景:这时马斯克就站在这个问题前面,根据这个问题解决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构想,画出了美丽的蓝图:构建一个超级高铁系统,该系统让乘客进入加压电动客舱,然后以600英里每小时(约合9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通过真空密封的管道来运输客舱,从而将乘客送到目的地。

超级高铁

而同样的问题摆在你我面前,你会怎么样做的呢?要造一艘船,就要先雇人去收集木头、寻找技术人员。。。最后的结论是线路太长算了吧。

另外一个例子,狼性文化的华为公司如何赶超通信巨头的,肯定不单是加班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做出来的。昨天正好与为华为的员工聊天,他说,华为从来的都是先定一个目标,然后再去找资源,哪些具备、哪些还需要构建等等。关键在于目标是先定下来的,而且告诉大家是要铁定拿下来的。

好了,马斯克的例子和华为做事方式的例子讲完了。聪明的你肯定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同性:先定目标或愿景,然后在去研究行动方案。不同的是马斯克用的方法是把大事化作一件件小事,重构这些小事然后优化过去的技术体系;而华为则更为直接,先确定山头相信肯定能发掘出一条通路的。

这里对个人是一样的,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情时都是线性思维:依据碗里的、锅里的资源确定未来可以做出什么样的一桌饭菜。而巨人、牛人的思维方式则是直接在问题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蓝图: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导向,组合各种资源,最终,也还真把问题解决掉了。当然马斯克的HTT项目还在实施当中,但这种思维模式确实让他足以成为大师:特斯拉、火箭公司、超级高铁公司都这种思维模式的产物吧。

是时候该调整一下自己过往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固有思维模式了,在事情面前启动目标导向思维模式,也许你也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马斯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