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心无复在千里,老气尚能横九州

2025-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赵谨言

壮心无复在千里,老气尚能横九州——于岁月褶皱里见风骨

深秋的午后,我踩着满地金黄的银杏叶,走进了城郊的一间旧画室。画室的主人是位年过七旬的老画家,姓周。推开门时,他正站在画架前,握着一支半旧的羊毫笔,在宣纸上勾勒远山。阳光透过木窗棂,在他银白的发梢上镀了层暖光,也把他笔下的山水染得格外清亮。

“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抹云的走势。”周老回头,脸上的皱纹里都漾着笑意。我凑过去,只见宣纸上,一条蜿蜒的江河自山间奔涌而出,江面云雾缭绕,几叶扁舟在浪里穿行,最妙的是远处的山峰,虽只寥寥数笔,却透着一股磅礴的气势,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纸面,立于天地之间。

“周老,您这画里的山,比年轻时画的更有劲儿。”我由衷赞叹。周老放下笔,从抽屉里翻出一本泛黄的画册,里面全是他年轻时的作品。那时的山水,色彩明艳,笔触锋利,满纸都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意气。他指着一幅《千里江山图》的临摹稿,笑着说:“那时候啊,总想着把天下的山水都画进画里,觉得自己能走千里路,画万幅画,心气高得很。”

我问他,现在还会有那样的“千里之志”吗?周老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给我泡了杯热茶。茶烟袅袅中,他望着窗外的银杏树,缓缓说道:“人老了,腿脚慢了,眼睛也花了,再想背着画夹走千里路,确实难了。可你看这画室里的画,哪一幅不是我心里的山水?壮心或许没了年轻时‘千里’的奔头,但这股‘横九州’的老气,倒还在。”

这话让我想起第一次见周老的情景。那是三年前,他因为突发心梗住了院,医生反复叮嘱要卧床休息,不能再长时间作画。可出院没几天,他就偷偷把画架搬回了画室,每天只画一个小时,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歇会儿。家人劝他别折腾,他却说:“我这双手,拿了一辈子画笔,要是不画了,心里就空了。就算画得慢,就算只能画些小景,我也得画——这是我的根,不能断。”

有一次,当地的美术馆想为他办一场个人画展,工作人员来选画时,看到他画的一幅《秋江独钓图》,忍不住问:“周老,您这幅画里的渔翁,为什么腰杆挺得这么直?”周老指着画里的渔翁,眼神亮了起来:“你看他,虽然坐在小船上,面对的是茫茫大江,可他不慌不忙,手里的鱼竿握得稳,心里的底气足。我画的不是渔翁,是我自己啊!人老了,就像渔翁遇到了江风,可只要腰杆不弯,心气不散,就不怕风浪。”

后来我才知道,周老年轻时曾背着画夹走南闯北,去过敦煌的莫高窟,看过黄山的云海,也在漓江边住过半个月。那时的他,总想着要画出一幅能流传后世的“千里巨作”,为此常常通宵达旦地作画,甚至在野外写生时差点遇上山洪。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眼疾,让他的视力大不如前,再也画不了精细的长卷。

“刚开始那几年,我连画笔都不想碰。”周老叹了口气,手指轻轻摩挲着画案上的墨迹,“觉得自己这辈子的追求,就这么没了。直到有一天,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位练太极的老人,他动作很慢,可每一招都透着股沉稳的劲儿,不像年轻人那样追求速度,却自有一股不容小觑的气势。我忽然就想通了:壮心不一定非要‘在千里’,不一定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还能握笔,还能画我心里的山水,这就够了。”

从那以后,周老开始画小品山水,篇幅不大,却格外用心。他会为了画好一朵山间的野花,特意去郊外观察一整天;会为了捕捉晨雾的质感,天不亮就起床等在湖边。他的画里,少了年轻时的锋芒,多了岁月沉淀后的从容,可那股藏在笔墨里的气势,却一点没减。有一幅《松风图》,画的是悬崖上的一棵老松,枝干遒劲,松针如剑,仿佛能听到松涛在山谷里回荡,看过的人都说,从这棵老松里,能看到周老的影子。

去年冬天,周老发起了一个“书画助学”的活动,他把自己近年来的作品拿出来义卖,所得的钱全部用来资助山区的孩子买画笔和画册。有人劝他,自己年纪大了,该好好享清福,没必要这么辛苦。可他却说:“我这一辈子,靠画画吃饭,靠画画安身。现在能让山里的孩子也爱上画画,能让他们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家乡,这比我自己画出一幅好画还高兴。我虽然走不了千里路,可我的画能走,我的心意能走,这也是一种‘横九州’啊。”

活动那天,我去了现场。看到许多人围着周老的画,有人赞叹笔墨,有人感动于他的心意。有个小男孩,拿着一幅周老画的《小兔子》,兴奋地对妈妈说:“我也要像爷爷一样,画好多好多好看的画。”周老蹲下来,摸了摸小男孩的头,把自己常用的一支小画笔送给了他,轻声说:“好好画,不管将来走多远,都别忘了心里的热爱。”

那一刻,阳光正好,落在周老的脸上,也落在小男孩的笑脸上。我忽然明白,“壮心无复在千里”,不是妥协,不是退缩,而是岁月赋予的清醒——知道自己能走多远,能做多少事;而“老气尚能横九州”,也不是狂妄,不是自负,而是历经风雨后沉淀的底气——哪怕脚步放缓,哪怕舞台变小,心中的热爱不变,身上的风骨不散,就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活出“横九州”的气势。

就像庭院里的老银杏,虽已历经百年风霜,枝叶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繁茂,可每到秋天,仍会绽放出满树金黄,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人间;就像山间的老泉,虽已流淌千年,水流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湍急,可仍会日夜不息,滋养着脚下的土地。

离开画室时,周老送了我一幅小画,画的是一片竹林,竹子挺拔向上,直指云霄。他在画上题了一行字:“老竹虽弯,心向苍穹。”我把画挂在书房里,每次看到,都想起周老握着画笔的样子——银发如雪,眼神如炬,笔下的山水,藏着岁月的故事,也藏着永不熄灭的热爱。

原来,真正的“老气”,从不是衰老的颓丧,而是历经沧桑后的从容;真正的“壮心”,也从不是年少时的轻狂,而是无论年岁几何,都能守住心中的热爱,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活出属于自己的“横九州”的气势。

这,便是“壮心无复在千里,老气尚能横九州”的真正内涵——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却改不了一颗热爱生活、坚守初心的心;年龄可以限制一个人的脚步,却限不住那份藏在骨子里的风骨与底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