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笔记

高效的秘密读书笔记分享

2017-06-15  本文已影响229人  飞鸢的小世界
高效的秘密

今天的内容,分享一本书,是普利策奖获得者查尔斯·都希格著作《高效的秘密》。这本书是五一的时候去厦门玩,在机场的中信书店看到的,书店的老板说这本书是她们店里最近最畅销的书。

一、全书观点

效率就是意识到他人通常会忽视的机会,会用某种方式做出某些决定(我们看待生活的方式);我们给自己讲故事,我们强迫自己设定的目标;我们构建的团队文化;我们在生活中做出选择和处理信息的方式。高效的人和企业会强迫自己选择大多数人和企业会忽略的东西,当人们换一种方式思考时,效率就会产生。

二、 主要观点

1.激发动力(重新审视效率产生的源头)

最能够产生动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确信局面在自己的掌控中;二是给自己的行动赋予更大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做些什么迈出第一步,我们就会拥有掌控力,并且很容易坚持下去。

2.团队合作

高效团队共同的特点——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是一种“团队成员共有的信念,即在这个团队里可以大胆地冒险”,这意味着“团队成员不会因为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感到尴尬、受到排斥或惩罚”。

团队怎样合作要比团队由哪些人组成重要得多,关键是要让他人感觉到自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

团队合作的关键在于,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发言权,而是否参与投票或者做决定其实并不重要,工作量的多少或者是否在一起办公也不会对团队表现产生影响,团队成员是否拥有发言权和社交敏感性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领导者,赋予别人掌控力是必要的。

3.保持专注

在这个自动化时代,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注意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避免“认知隧道”精神障碍:即不管你面前有什么,大脑都会本能地迫使“聚光灯”把光束尽可能多地投在最明显的刺激物上,即便那不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认知隧道产生的过程。

构建心智模型:特别擅长掌控自己注意力的人往往具有某些共性,其中一点就是他们习惯于在头脑中把自己期待看到的情景描绘成“图像”。

如何保持专注力:想象会发生什么。首先会发生什么?潜在的障碍是什么?你怎样提前扫除障碍?给自己讲一个期待发生的故事,在你的计划和现实生活发生冲突时,你会很容易决定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举例:我的目标(找到一个能够佐证心智模型的航空案例)→首先要做到什么(我要编制一个航空专家列表)→你会如何应对让你分心的事(上午11点30分之前不打开电子邮箱)→你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成功(我会打至少10个电话,确保能联络上4位专家)→成功的必需品是什么(我需要一杯咖啡,这样我就不会赖在床上不起来)→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我会查找资料,列出明天要打的电话)

4.设定目标(明确的目标、SMART目标和延展目标)

认知闭合需求:针对一个问题做出的明确判断——无论什么判断——相对于混乱和不确定性而言,任何明确的判断都要好。

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chievable)、现实的(realistic)、有完成期限的(timeline)。

400多项实验室和实地研究显示,与简单的目标或者模糊、抽象的目标(比如“做得更好”)相比,具体的目标更有可能实现。

实验表明,设定SMART目标的人倾向于选择最简单的任务,沉迷于完成项目的快感,并且一旦设定目标,就会考虑优先顺序,从而可能产生一种思维定式:在每一项待办事项旁边打钩远比思考这项任务是否有意义更重要。

大量学术研究都证实了延展目标的影响,且一致表明“强迫”人们设定大胆的甚至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能够实现创新和效率上的大跳跃。延展目标是指“让人焦虑紧张的事件,促使人跳脱现状,转变思维方式”。

大量研究表明:延展目标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潜能,但前提是要有一个可以把目标分解成具体计划的系统。

正确的目标设定方法是:列出既包含延展目标也包含SMART原则目标的待办事项。每一个短期的小目标被称为“中心目标”,研究表明,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很多中心目标,有助于增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目标设定流程图(以参加马拉松为例):你的延展目标是什么(参加马拉松比赛)→具体的子目标是什么(每天连续跑7英里)→如何衡量你是否成功(绕着公园跑两圈,不能走路)→这个目标可以实现吗(可以,如果我能够每周跑3天)→这个目标现实吗(现实,如果我每周一、周三、周五能够早起)→你的时间表是什么(这周每天跑4英里,下周每天跑4英里,再下周5英里……)

5.掌控力

唯一能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文化是奉献者文化。

大多数奉献型企业都尽力避免解雇员工,除非别无选择;它们在培训方面投入很大;团队的合作精神较强;员工的心理安全程度很高。

奉献型企业都致力于把决策权交给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人,通过团队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促进合作,非常注重奉献和信任的文化。例如,迪士尼的任何人都不必等着上级许可再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要试图把一切都计划好,因为问题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冒出来,新的突破也无法预测。

赋予决定权将使任何人成为专才。

如果员工们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这将是企业最大的损失。

6.做决定(用贝叶斯法则预测未来)

概率思维:把多元的、相互矛盾的结果放在一起思考,并估计它们的可能性。

贝叶斯法则的核心理念是:即使只有少量数据,我们仍然能够通过提出假设并根据对事物的观察来修正这些假设,从而达到预测未来的目的。

如何更好地做决定?第一,想象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鼓励自己想象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即使有些可能是自相矛盾的,也能使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第二,培养自己的贝叶斯思维,通过了解不同的经验、视角和其他人的观点,获取信息,并了解信息,你的选择就会更加正确。

7.创新

推动创新进程的方法——把其他领域中惯用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手段用新颖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效的,各行各业的人都用这个方法取得过创造性成就。

把旧观点用新颖的方式结合起来以激发创造力,这种做法并不新奇。

创造性绝望:如果有实际的需求推动着我们,如果有恐惧或者沮丧的感觉促使我们把旧观点放进新场景中,我们就更有可能在自己的精力中获得新发现。

8.获取并应用数据

数据越来越充足,却无法有效地利用数据,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盲”。

举例:哥伦比亚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人们是否会加入养老金计划的研究,当公司为员工提供2种选择方案时,有75%的员工选择加入;当公司提供25种选择时,有72%的员工选择加入;当选择的计划达到39种时,只有65%的员工选择加入;当选择达到60种时,申请加入率下降为53%。每增加10种选择,员工申请的加入率就会降低1.5%-2%。——启示:当信息量过大时,人们就会把那些宣传册塞进抽屉,置之不理。

当人们获得更多相关信息时,通常能够做出更好的决定。但是,如果面对的信息量过大,就会超出大脑认知的上限,这时他们会忽略那些选项或者做出错误的选择,又或者拒绝接受任何消息。

解决信息盲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逼迫自己使用眼前的数据,把信息转化成一系列问题或者选择,有时这被称为“制造不顺畅”。

只有我们知道如何让信息变得有意义时,它们才能为我们所用。

如何有效地获取数据:当我们得到新信息后,我们应该对信息进行处理。做笔记解释你刚刚学到的东西,或者想出能够验证观点的办法,或者在纸上把一系列数据点绘制成图表,或者跟朋友分享你的观点。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中实验,关键是要看到蕴藏在其中的数据,并加以运用,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三、读书启示

书中的每一章通过一个经典的案例阐述了该章节所想表达的核心思想,讲故事的方式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看完整本书几乎不花一点力气。

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书中的有些观点、有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尝试的,以便让我们的人生更加“高效”。

1.保持专注

我们被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围着,生活在一个更加焦虑的时代,行业更迭、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担心,稍不努力就被时代的浪潮甩在身后。

因此,我们比任何时代都需要保持专注。但是,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阻碍我们保持专注的障碍是非常多的,智能手机、朋友圈、体育比赛、娱乐八卦、各种实时新闻,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很多人。

以考研为例,我们都知道,高效地学习一整天,远比看各种金牌辅导老师不定期的直播、看各种别人考研所谓的“干货”要让我们踏实得多。但是,事实上,很多人本末倒置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是与其说是一场智力游戏,不如说是一场专注力的比拼,而很多事情,能否成功,也在于此。

书中提到的保持专注的建议是,在我们决定做某件事情之前,我们可以提前预想事情将要如何发展、会有哪些障碍以及我们该如何扫除障碍,细节想象得越详细越好,以便构建我们的“心智模型”,在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便于我们及时扫除障碍,知道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什么上面。

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我们晚上睡觉前可以预想一下第二天的复习计划,比如到了图书馆之后,早上复习英语,下午复习数学,晚上复习专业课和政治,我们也会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比如同学突然过生日,请吃饭;比如遇到了一个非常难的知识点,耽误了计划的进程;等等。如果我们提前想好了方案,比如同学请吃饭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考上研究生,我们就可以很轻易地拒绝同学的好意;在我们遇到一个非常难的知识点耽误复习进程的时候,我们可以增加当天的复习时间,确保按质按量地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

2.设定目标

无知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长。

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严密的计划,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自己的拖延打败了,于是整天生活在愧疚和苦闷中。

书中给的建议是,我们要学会设定自己的目标。目标体系一定要包含一个延展目标和若干个切实可行的符合SMART标准的子目标。所谓延展目标是指一个中长期的目标,甚至可能有些不切实际。

比如我想在30岁的时候实现年薪百万的收入,但是在当前的公司薪酬体系和晋升渠道之下,几乎不可能实现。这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延展目标。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延展目标分成若干个子目标,比如我在26岁收入达到30万,27岁收入达到50万,以此类推。

在这个基础上,我再把目标精确到每个月,比如年收入30万就意味着平均每个月得有25000元的收入,对于这个目标,我们再进行具体的分析,确保其符合SMART标准。

总之,《高效的秘密》是本非常不错的书,值得我们细细读一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