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研讨会感受和感受根源 复盘

2020-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大约

我的收获/启发

1,感受其实有高低起伏,有很多的“表情”

喜怒哀乐怒等七情,所以情绪是丰富的

2我们亲子相处时,应该去教会孩子什么是开心,什么是生气,认识它们的不同,当他们长大后,面对复杂情绪的时候,

会去分辨,看情绪潮起潮落

情绪没有褒义贬义

只是坏情绪来了

我们认识到自己生气了 发脾气了 去接纳

因为我们是人 我们有七情六欲

3情绪词汇的表达围绕着我们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感受的根源是我们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

4书本 p42页“觉得”和“认为”对我来说是个难点,在我看来他们是一样的,都是think

后来请教玹子老师,才知道:一般觉得后面跟感受,认为后面跟想法

这段的意思是,不要认为有些词前面加上觉得就一定是感受。其实是想法,所以把觉得换成认为更妥帖

感受和想法的区别在于,感受是一个情绪上的词汇,想法更多是一个人的信念,对一件事的诠释

另外,感觉后面的情绪词汇是从自己内心发出的,而想法有时候是来自对方的行为

5书本p41的示弱其实会产生积极影响

这是一种真实的展现自己,并不是显示弱小

而是为了别人的理解

这个示弱在演讲的时候,可以更清晰的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我们去表达自己感受

6教育的社会化,我们掩盖了自己的情绪

男孩摔倒是可以哭的,感到委屈是可以哭的,可以释放的,需要接纳别人和自己的情绪

7你一点也不爱我:这里面暗藏着指责

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后,加上请求

可以避免引发冲突

所以需求提出后,要加上原因

胜胜说感受是不加工的真实

8课堂练习特别好,①是讲一个故事,里面用上自己的感受

②用有个同学的婆婆不让自己和孩子出去,

四位同学根据听到不中听的话后,完美的进行角色扮演,来让我们在反应中体会这四个选择

其实,我们有很多选择,当我们在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后,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9我以前利用内疚,让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来迎合我们:你不努力让我们伤心

“我做了那么多都是为了你”

学了后,我发现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而是我们的行为让他们内疚了。

10其实无论那个层次,把自己的需求扩大后,是必经阶段,可以有利于先看自己,再转向别人

11当情绪的按钮按下来的时候,人会攻击会逃跑,会僵持,我们不能像提线木偶一样,我们要观察自己,再去改变

12.个人成长的阶段

我是在情感的奴隶,我会觉得让别人开心

是我们的责任,这个壳很重

13@Yin Yin老师,昨天您说的对钱的需求,说满足需求的策略是向内的。我不懂,因为物质世界,其实金钱也是我们能力的体现,人是不需要太多钱,但是没钱是不行的。

钱可以满足我们很多的需求

老师的回答:钱是我们满足需要的一种策略。表面上看我们其实是需要钱,

但是在需要钱的背后我们的需要可能是不同的。比如看中钱是想给父母买大房子,

那么钱是满足我爱的需要;

看中钱也可能是想要别人觉得我很厉害我是有能力的,

那么是满足我被看到被听到,有尊严的需要。

我们可以再看一下背后的需要,那么满足这些需要真的只有钱可以完成吗?比如爱父母,我们可以常常打电话;比如有尊严,可以做有价值的事

当你看到背后真正的需要,那么其实我们有更多更多的选择去满足,而不仅仅只有钱这一件事。我们有更多选择

所以,我的话满足了你一些价值的需要,但是我没有给你钱对不对

NVC让我们有更多选择,你还可以用你所学的去倾听,去分享给更多的人,不用怀疑你的价值无限无限无限大~~

我的行动:

1,用我感到……因为……

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

2,当听到不舒服的话,告诉自己,因为我们的委屈,我们需要认可 尊重 信任

不一定是从别人那里得到,

想办法自己可以给自己

3试着不去牺牲去迎合别人,暂停憋屈了

需要大胆的说出自己心里话,真诚待人

别人不安的时候,可以认真倾听,责备自己

达到第三个生活的主人

乐于助人是,自己能乐,还可以关心别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