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治愈

2018-07-17  本文已影响19人  拾光小世界

对《在印度,听见一片寂静》,做了摘录,提取两个关键词:有意识和功夫

有意识:

持续的觉知和有意识,活在此时此刻,真实的存在。身心内外安然地松软,收摄而内视,享受着自己,也享受着当下。头脑的正中央出现一个明亮的小点,像“一只眼睛”。

发现身边的小花小草,一树一木,乃至天地的宽广,都似乎跟自己有关联,感觉他们好像在和你说话。当我们细心、警觉地观看一个事物时,不但看到事物本身,也同时看见自己,以及,另有一只眼睛,同时看见两者。我感觉到我存在,真实的存在!立于天地之间而存在!不独立于外物之外,而与万物一起,清楚分明的共同存在感。

心有一个功能:感同身受,一种具体的想象和感受能力,头脑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并非真实的觉受力。当下真实的观察就是头脑空空,一念不起却有知有觉。心的感同身受和头脑无有一念的观察以及返观,一个人就“变身”了。

一个人的三个中心,身语意,运动、情感、理智中心,就互相连结而成为“一”,体验到“空”,既了了分明,清楚,却又浑然,既全体主动的活泼盈满,又如伫立当地的不动如镜,“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的映现万物。当眼前之物映现在这面镜子时,却也同时与物相契相应,水乳交融与之合一。

每当盘腿而坐,能量就开始从海底轮直升到头顶,直至花开遍野,清凉现前。能量往上提升的现象3周后停止,代之以一束光,在头顶的上方,往下照着,如金钟般笼罩住整个人,身体内透出明亮的红光。

一颗挺拔的大树,看着看着,就会看到它背后有股生生不息,活生生的力量,如同看到“创造”的源头。细心聆听,会听见一股宁静的声音,随着夕阳余晖,正不断地扩散蔓延开来。

功夫:

动作不止是动作,似乎有些“意义”从动作中冒出来。这冒出来的意义和动作无关,倒是和“心理”有关。日复日,年复年,忽有一日,在松沉转移中忽有一股“气力”遍满身体,于一招一式中忽觉“动中有所感”,举手头足间带有某种“情感”,有气有势,有神有觉,于浑然中亦不失清明。

读一部经典亦如是,初读时索然无味,5年后有感,10年后若有悟,20年后恍然,30年后理行双融而内外通透。经典里一字一句皆同,改变的其实是个人生命之体征感悟,知识并无增减,而是个人素质的转化和转变,致使一个人于一句一语,一偈一经中,深入转化,终至有所悟解。

每行每门皆有其道,日常例行中琢磨、用心、留心,以觉为本,当下做好一件事,专精专研。   

自我意识的训练是一件非常艰苦、锲而不舍的工作,即使只是把觉知带入简单的走路、吃饭、睡觉、听和看,也会经历一种与强大习性“对抗”“奋斗”和“挣脱”的体验。但当一个人体验过客观意识时,即使只有一瞬间,他会知道两个高等中心时刻在作用,而日常的见闻觉知,即是妙有妙用啊。

除了技术的掌握之外,其中之一就是“功”。功又非一朝一夕能成,非得在漫长时间中不间断地用功琢磨,点点滴滴累积而来。一辈子似乎就只能“做一件事”,这一件事做到底就多少与道相谋矣。

读到这句:动作不只是动作,似乎有些“意义”从动作中冒出来,这冒出来的意义和动作无关,倒是和“心理”有关。想到《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提到的内在空间意识,之前书写的关于扩展时间的纵向深度。没有时间这一说,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当下这一刻的意识空间,意识空间的扩展首先得有觉知, 当下不被过去模式、未来模式带走, 和觉察能力密切相关。同样地读一本书, 要看到背后鲜活的人、鲜活的场景,看电影也是get到空间流动的东西。而同样地表达和输出,不止于是表达我知道什么,是可以有更多内心相印的空间意识和能量,哪怕是涉及日常吃穿住行的一丝小细节也是可以涵盖丰富空间的。

就像 《无名的道路》提到:支撑“喜欢”的并不是语言,而是扩张后的意识、无法言喻的感觉。我想把“喜欢”永无止境地追寻下去,潜入自己的最深处寻找依据。我的最深处在哪里,我想总有那样一个地方,等我到达时,能找到自己的喜好,遇到一种绝对性的存在,总有一个地方,原本互相对立的个体和普遍性和谐共存。

昨天和今天早上把庆山的《得未曾有》再阅读一遍。不同于以往喜好读关于大道理、哲理的文字,这次读到一些很喜欢的细节,如拾花酿春篇主人是做一家有机预约式餐厅:醉庐。做菜的手艺来自家传,读到这段关于红烧肉的做法,很想照着试试。一个很美的细节:荷花花瓣朝开幕合。黄昏时把花瓣放进去,晚上花瓣把茶叶裹住了,次日早上拿出来,茶叶浸润了荷花的馥郁香气;一个心里偷笑的细节:有一天,宝宝拉出了一片橘子花瓣。是我带他游园时他拽的,随手塞到嘴里的,拉出来还是完整的。我们好一顿研究,小花瓣我给他保存在那儿了。一个壮观的细节:从很远的地方用水渠引水库的水过来,水要流过好几公里才能灌到村庄的地里,水渠里、地里、田里,突然全是水库带过来的鱼。大家疯抢,很是壮观。每家每户都抱一堆大鱼回去,着实过瘾。

自在书店的颜真卿字帖,超大版的《颜勤礼碑》;将梅子露中的梅子取出来, 梅子露小火加热, 半多杯凉白开加些梅子露, 好喝极了;前不久做梅子酒剩下的黄冰糖, 两个黄桃去皮切小块, 一起煮,做了黄桃罐头;做读书笔记,统合全局有不同的理解意识升发,分门别类安放,将做完笔记的书专门整理于书柜一排;傍晚湖边散步,唱歌的、跳交谊舞的、打太极的,开玩笑讨论把电影幕布拿出来放一场露天电影……最治愈的是这些小事件呀,平淡之喜。若小我模式启动, 还是时不时跳入原本更好的版本,于是滋生焦虑和对不确定性的忧虑。因着收集这些细枝末节, 得以扯脱而丰盛,原来治愈就存在于细微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