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葱”与“共振”的异同概要分析高效用阅读
一直以来都有读书慢的这个烦恼,因为总是会不觉地陷入细节的纠结,比如作者在哪里挖了个坑后来没有填呀,前后一件事儿提及的年份和态度不一样啦,哪里有错别字啦......很多时候,时间其实都花在了回看上面,仿佛不印证作者这里真的写错了就不死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深觉这样的读书习惯绝非长久之计,因此以阅读为始,开始进行系统方法论的学习。最近拜读了《洋葱阅读法》和《高效阅读》,同样讲阅读的,这两本书分别在讲什么?有哪些共通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却很有意思的地方?我们应该选用哪种方法?......且让我立足“洋葱阅读法”与“共振阅读法”的异同,简要地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高效用阅读。
首先,《洋葱阅读法》和《高效阅读》分别在讲什么?
九宫格-《洋葱阅读法》1)我理解的《洋葱阅读法》的核心就是第三章——“因概少切复”,快速阅读的5个步骤。其他的章节,比如第二章碎片阅读,其实就是碎片化的快速阅读;第四章卡片笔记法,其实就是快速阅读的工具和方法;第五章主题阅读,其实就是在选定主题下进行扩展性的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5个步骤1.1 因——提问,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带着问题阅读,调动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
1.2 概——预习,从前后封面、序言/后记及目录中抓重点,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重点读哪里,哪里可以略过,阅读困难度怎样;
1.3 少——扫读,特别关注粗体字、段落开头/结尾、图表、标题,在重点关注的地方做好标记;
1.4 切——切重点,搞清楚核心概念(9个概念),了解、串联概念,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1.5 复——复习,查漏补缺,对重点进行回顾和整理。
九宫格-《高效阅读》2)而《高效阅读》的核心同样也是一个一组步骤——“共振阅读法”的6步共鸣(书中写的是5步,但因其是从步骤0-步骤5,所以这里算作6步)。先从呼吸及自我内在(生理/心理)入手,打好”共振“的基础;继而开始执行“共振”,”共振“之后不要忘记进行相应的输出/转化/提升,甚至是到个人品牌和商业模式的建立。
“共振阅读法”-共振地图2.1 接触书本,明确自己的目的,也就是阅读前的准备;
2.2 通过随意翻阅,让大脑“下载”信息;
2.3 在三栏表格中绘制曲线,把书本按照页码分成3板块;
2.4 从曲线中感兴趣的那一页摘出单词;
2.5 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出现时标“↑”和页码;
2.6 基于从书中获得的想法,制订行动计划,一周内、三个月到半年内、1-3年内计划等。
其次,“洋葱阅读法”和“共振阅读法”有哪些共通之处?
洋葱阅读法与共振阅读法异同1)“洋葱阅读法”和“共振阅读法”的相通之处。
1.1 二者都充分重视阅读的始终——即阅读的目的和阅读成果的转化。
“洋葱阅读法”开始阅读前的3个问题,“共振阅读法”最开始的核心问题,都说明了明确阅读目的的重要性,本质上是要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比如,我读这两本书的目的——通过两本书的阅读,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将方法运用到项目管理领域书籍的阅读上,以系统化的提高项目管理领域知识。
“输出”也是两本书都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阅读或学习的行为本身都并不是目的,通过阅读或学习的过程,“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强”才是学习才是根本目的,借助输出,加深我们对于知识的记忆,并把效率转化为效用。
输入输出闭环2)两种学习方法都强调了对于学习工具的利用。“洋葱阅读法”中多处提到了便利贴、荧光笔、折页;“共振阅读法”也在需要准备的物品中详细列明了白纸一张、笔(推荐准备12色的彩笔)。一方面,这些都说明了阅读过程中标注重点的重要性,另一方便,也从侧面印证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基于我本人近来对于一些小工具的使用,在这里也跟大家进行一下分享(ps:以下内容完全不含商业性质)。
2.1 纸张质量比预想好很多的方格本,目前未发现明显缺点(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585690435503&spm=a1z09.2.0.0.54842e8dtSqFC1&_u=4icakod845c)
2.2 3M的荧光便利贴更好写也更容易晕开到满手黑,得力的便利贴更光滑不太好写、相对也没有那么容易晕开
2.3 忠告:绝对不要用0.5的签字笔写便利贴/概念卡片,推荐0.35
用0.5的笔的惨烈教训,我真的已经相当注意了2.4 读书卡片可以通过这种空白卡制作,但悲哀的是那个铁环的圆孔需要自己抠(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563416317651&spm=a1z09.2.0.0.54842e8dtSqFC1&_u=4icakodb309)
3)两本书中,都完整给出了对于“心流”概念的解释,要想更高效地阅读,我们还是需要从自己的本心和目的出发,努力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通道-图片来源于网络除了共通,“洋葱阅读法”和“共振阅读法”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洋葱阅读法》与《高效学习》的不同之处对于两本书的不同之处已经概括如上图,在此仅对第一点”自我内在“稍稍多抒发一点浅薄的见解。第一遍翻过《高效阅读》,脑海中反复回荡的都是”呼吸“、”睡眠“、”轻松“、”手掌“、”从容感“几个词,相比于《洋葱阅读法》,渡边康弘显示的确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让我们调整自我内在,让我潜移默化地觉得这可能真的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当我意识到这件事情后,眼前又不觉浮现出多年前看过的斋藤孝的《学会学习》,第一章的全部内容都是通过各种例子让我们分析自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这本书、这一章让我终于从多年不去图书馆学习的心里负罪感中解脱出来——不管图书馆有多好,那都不适合我,我在家/宿舍学习的效率远远更高。紧接着,不知为何又想到芥川龙之介的《鼻子》、东野圭吾的《新参者》,两部作品的主角,一个是总也逃不脱他人意志束缚的和尚,一个是在破案过程中发现了不同小人物人性美的警探。
这些乍看下仿佛没有任何关系,可细细剖析,目前所看过的日本工具书/文学作品、电视剧、电影、动漫仿佛都围绕着两个关键词——人性和自我内在。
回归正题,谈了两种方法的异同,那重点是什么呢?我们由应该用哪种方法呢?
总结来说,高效用阅读的重点还是离不开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需要从内向外思考,1)Why—首先必须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读一本书;2)How——之后借助如洋葱阅读法、共振阅读法等方法和便签、笔记等工具来完成阅读;3)What——最终能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转化和分享,同时也是让他人知道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的过程。
而对于我们由应该用哪种方法这个问题,只能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每个人所处的内外在环境各不相同,很难一言定义这两种方法应该用哪个。另外,谁也没说只能从头到尾用一种方法、套一个模板不是,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多做尝试,在两种甚至更多种方法中寻求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最优解呢?目前我正在向此方向努力,与大家共勉。
最后的最后皮一下:
《洋葱阅读法》的94页和161页都提到了一个可以帮助订阅文章和推送的APP,但94页是“集客”,161页是“即刻”,私以为,作者的本意应该只有1个“即刻”APP,94页属于错别字:)这次是真的没有纠结在这里,因为扫过的时候发现,后来还特地回去找了找才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