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学会华藏佛学世界居士林

【解经题】——《印祖文钞》解《大经》(1)

2020-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沙门的世界

【经题】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解】

「佛说」,「如来知见,蕴于众生心中。不因佛说,谁能自悟。」

(增广文钞卷四《请净权法师讲法华经启》)

【解】

「佛」,「佛以觉为体,而觉有本觉,始觉,不觉。本觉者,卽生佛同具之天真佛性,乃性德也。始觉者,依本觉理,起真实修,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消灭无余之妙智,乃修德也。不觉者,迷背本觉,随境生着,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认苦为乐,以迷为德,承佛性力,造生死业,一切在迷众生,与不依正觉,错乱修习者,皆是也。本觉凡圣平等,无有高下。始觉工夫浅深不一,悟证地位各别,由名字以至分证,历外凡以至等觉,皆在始觉范围之内。由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修德功极,性德圆彰,福慧具足,烦惑净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方为大觉世尊,方证始本合一之最上乘极致,方了修因证果之大丈夫事业。故华严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所言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者,本觉理性也。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者,逆本觉而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也。离妄想则智慧现前者,顺本觉而修,渐至圆成佛果也。了此性修理致,则不肯自甘下愚,亦不敢以凡滥圣,而必以实修实悟,以期于实证而后已。」(增广文钞卷三《儒释一贯序》)「中天调御,释迦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泯三际而住寂光,常享四德。愍九界而示受生,频垂八相。从初出世,乃至涅槃。演偏圆顿渐之法,施种熟解脱之益。六道四生,三乘五性,聆圆音而悟道,睹妙相以明心者,虽尽世界微尘,莫能穷其数量。」

(增广文钞卷四《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

【解】

「说」,悦也,悦所怀也,畅佛本怀。「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一代时教,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愿念佛,卽可带业往生。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增广文钞卷三《往生论注跋》)

【解】

「大乘」,「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则一切诸经之所未有,乃如来普令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得出六道轮回之大法门也。」(文钞三编卷四《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题辞》)

【解】

「无量寿」,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此翻无量寿。亦翻无量光。谓此佛之寿命光明悉皆无量。」

(文钞三编卷一《复应脱大师书三》)

「佛以欲令一切众生,皆得成佛为心。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故也。佛寿无量,等彼十虚。众生既具佛性,则其寿何以各异。但以众生迷而未悟,背觉合尘,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致有三界六道,种种苦乐现象。而人间寿命,高者不过百年。纵非非想天,寿八万四千大劫,及至于尽,仍复下堕。究与蜉蝣朝生暮死者,有何可异。而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但具信愿,持佛名号。决定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亲炙弥陀,参随海众。忍证无生,位登不退。即此一生,圆成佛道。其为利益,穷劫难宣。较彼自命通家,买椟还珠,弃金担麻之拘墟汉,岂不天渊悬殊乎哉。此为佛法中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之法。其利益又超出一切诸法之上。以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文钞三编卷三《李凤岐先生夫妇寿序》)

【解】

「庄严」,「如来福慧功德之香,慈悲摄受之光。竖穷三际,横徧十方,普皆熏照。具缚凡夫,絶不闻见,如瞽齆者当午过旃檀林,了不知有檀香日光也。倘生正信心,常念佛号。以如来万德洪名,冥熏加被。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可随己分量,或得三昧而稍闻见。或证无生而大闻见。迄至以佛庄严而为庄严矣。」

(文钞三编卷四《香光庄严匾额跋语》)

【解】

「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心秽则佛土秽,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断无有善心净心而感恶境秽境,恶心秽心而感善境净境者。以是之故,故曰心外无境,境外无心也。」 (文钞三编卷四《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七》)

【解】

「平等」。「我心佛心众生心 是三毕竟无差别若能返妄以归真 立见明生而暗灭众生之心,与诸佛心,本自一如,了无二致。众生迷故,妄受生死,而威神不减。诸佛悟故,亲证涅槃,而德相不增。所谓诸佛承众生愚痴之力,破尽无明,成等正觉,布大法云,施大法雨,俾热恼以清凉,令长夜以顿晓。众生承诸佛智慧之力,发生无明,轮回六道,造诸苦因,受诸苦报,迷佛性而不觉,忘衣珠而弗宝。向背迥分,力用实等。迷悟虽殊,心性无二。了此,则返迷归悟,舍生取佛。直教诸佛心中众生,心心作佛。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若决江河,沛然莫御。然须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始可一得永得,不致半途而废。譬如客作贱人,为长者子,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文钞三编补《上堂法语(十)》)

【解】

「觉」,「觉即佛所证之无上觉道。现在以自利利他之菩提心,信愿念佛,念之久久,业消智朗,即与佛所证之觉道相契相合。故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文钞三编卷二《复韩觉安居士书二》)

【解】

「经」,契经,契理、契机。「善导和尚云,若欲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所谓契理契机之法,无过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增广文钞卷一《复邓新安居士书》)

【小结】

一切佛经都具足教理行果。「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卽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增广文钞卷一《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西方发愿文》

云栖 莲池大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无量寿佛赞

无量寿佛,甘露王,威德愿力难量,洪名虔称消灾障,化火宅,为清凉,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长,一向专念莫彷惶,勤熏戒定香,信愿行三是资粮,苦海得慈航,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多声)

惟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民无怨枉,

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诸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