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仪式感,你怎么看?
九月如期而至,“开学仪式感”一词曝光率很高,网友对此大加笔伐。在众多网友的评论中,大致分三种。一种是来自老师的批判,说教育太卷了,希望不要发这些所谓的具有开学仪式感的图片。第二种是家长的批判,说这种仪式感是伪教育,绑架了家长,教坏了孩子。第三种是支持者,认为教育多点仪式感无可厚非。前两种观点是多数,第三种是少数。反对者认为,这种浮而不实的开学仪式感,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辛苦家长劳累老师,结果孩子还没感觉,这纯粹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开学仪式感,你怎么看呢?
我认为,开学仪式感,还是有必要的。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提高了,又特别是对精神生活的品质追求就更高了。比如,在七夕节,无论是情侣还是夫妻之间,一束花或者一个小礼物绝对不会见怪。再比如,到店里吃生日宴,一首生日快乐歌、一碗长寿面也是必不可少的,等等。这些都是生活的仪式感。艰难的疫情过去了,今年出省出境旅游的人那么多,为什么?这难道不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仪式感追求吗?
总之,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都展现了人们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更何况在培养精神品质的教育领域呢?所以,开学有点仪式感,是很有必要的。这些仪式感,寄托了父母老师的美好期许,也寄托了孩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仪式感,孩子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怎么又不是一场爱的教育呢?
当然,开学仪式感,重在深层次的“感”,不在于视觉或物质刺激的“仪式”。比如,把教室装饰得花里胡哨,准备了一些吃的、玩的,现在的孩子在家都不缺吃的玩的,所以准吃的玩的不仅不能创造满足感,反而还是白白浪费,这样的话,“仪式”和“感”全都没有了。再比如,明里暗里要求家长来“协助”,不管是人力还是经济方面,这明显就是为了“仪式”破坏“感”了,就更不可取了。
开学仪式感近几年很流行,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只是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要着急,不要误解,不要把抓住的“鸡毛”当成了鸡的精髓。
开学仪式感,需要轻在“仪式”,重在“感”。
开学仪式感,不需要花里胡哨,干净整洁就好。开学仪式感,不管在学校还是家里,孩子参与就好。如果把开学比作一部新戏,家长和老师是导演,那么孩子才是这部戏的主角,导演可不能把孩子当配角用。
开学仪式感也不是什么神秘或者高级的东西,它无非就是打扫卫生,分发书本,或者设计一点什么小活动小惊喜之类,甚至是父母对孩子的一声叮嘱。如果非要设计得巧妙美丽,只要不铺张浪费华而不实,只要孩子乐意参与,它就是可行的。总之,开学的一切都要孩子全程参与,不要担心孩子做不来,更不要担心孩子会累,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这样想才对。孩子只有乐于参与积极参与,才会有“感”,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孩子的精神才会有生长点,这些生长点才会长成精神的芽儿,最终花样繁多而枝繁叶茂。
开学仪式感,为什么有这么多网友不喜欢,我想,大家反感的不是开学仪式感,而是开学工作中的越俎代庖或者强人所难。如何把孩子这个读书的主角带进读书这场大戏来,才是开学仪式感的重要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