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丨干一两面,知成都味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15人
陈茀茀

南面北粉,泾渭分明,兰州拉面、河南烩面;云南米线、桂林米粉,各扛大旗。
成都则不然,未选边站,担担面、素椒炸酱面、海味面、甜水面、豇豆面、豆花面、鸡杂面、燃面等,似面面俱到。粉丝则明显不足,唯一知名的肥肠粉,为红薯粉。

如此怪现象,为何?成都外来人口多,“湖广填四川”移民潮,抗战难民潮,三线建设潮,潮落潮起,典型移民城市。性格包容,饮食不分东西,融汇南北,故能成其大。辣椒清代由沿海传入,冬至民俗吃羊肉,便是明证。
北方爱汤面,用海碗;成都尚干面,用浅口碟。汤多,面条寡淡,味道全泡汤,有何意思。干面无汤紧凑,更入味。口口香根根美,才对得起挑剔的食客,重口味的蜀人。

海椒油、香油、料酒、生抽、老抽、花椒面、青红椒粒、白糖、姜末、蒜蓉(水)、葱花等一桌子,味不厌多,料不厌精。厨师从心所欲,取舍自如,信手拈来,麻利若穿针引线。顷刻,碟中料汁一片,各种少许也。为何?各自绝技,各人秘方,不知。面熟,激冷,沥干,入碟。再点缀花生碎、煮豌豆、香葱、芽菜、肉臊等,收功。豌杂面、生椒牛肉面、担担面、素椒炸酱面等,点染不同,奥妙深藏,品尝便知,不赘。

生椒牛肉面上桌,先食之以目,红者小米辣,青者香菜小葱,紫者牛肉臊子,若玉者面条也,如精致小景,惜其短命;继而鼻食,细细拌匀,香气扑来,鼻先舌享之,口惟流涎而已;终而细品,海椒的香、花椒的麻、小米辣的烈、肉臊的脆、生抽的咸,交攻于舌,汇聚一腔,分不开道不得描不出写不尽,余辞薄笔弱,无法尽述,作为作业,留给吃货。
是否想来一大碗?且慢。南方人胃口小,又节约,面馆惯例一两起,三两终,品味者多,为果腹者少。资深吃货如你,点一两足矣。
2019年3月11日周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