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写作Ⅰ有礼群多思维模型——实践篇

《孟母三迁》背后的思维模型

2020-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老锦_0070

这是老锦关于思维模型的第22篇文章

在中国,《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加入了小朋友们的丧葬游戏。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后来,家搬到了集市旁,孟子加入小朋友们的买卖和屠宰游戏。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后来,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书声朗朗,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母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是懵懂的,在什么样的环境就模仿什么样的行为。

这种有样学样的行为,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思维模型:社会认同心理。

什么是社会认同心理?

人类存在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他们会自动地以周围人们思考及行动的方式为榜样。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从众心理。

特征1:周围人群的的影响力更大;

特征2:模仿是自动的,让人难以察觉。

为什么会产生社会认同倾向?

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中,从众的做法通常是有效的。

比如说,你想美餐一顿,看看哪家餐馆人多,选择去那里总是没错。

社会认同倾向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被激发呢?

答案是,在人们面临困惑或者压力的时候,尤其是面临既有困惑又有压力的时候。


现实中社会认同倾向威力的展示:

案例1:受到社会认同倾向的影响,青春困惑的青少年最尊重的是同龄人,而不是他们的父母或其他同龄人。

启发:对于父母而言,与其教训子女,不如控制他们交往朋友的质量。

案例2:卑鄙的销售机构利用封闭和压力的环境造成的社会认同倾向,进行欺骗性销售。

比如,房地产销售时,把一群人赶进封闭的空间施加压力进行销售。

案例3:广告的榜样效应

人们看到广告里喜爱的明星拥有某样东西或者做了某件事,于是强烈地希望自己也拥有那样东西,或者去做那件事。

这种广告效应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厂商愿意花那么多钱打广告的原因。

社会认同心理是一把双刃剑。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都会因为社会认同心理而得到传播。

所以,作为社会管理者应当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一是在坏行为散播之前阻止它;

二是倡导和展现所有的好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关注他们交往的朋友,控制他们的交友质量。

对于我们个人,查理芒格给出的建议是:

在周边人采取错误的行为时,克制从众心理的影响,保持理智。

不要因为别人犯错误也跟着犯错误。

P.S. 我在键盘上码这篇文章的时候,2岁半的弟弟看见了,就爬上我的膝盖要玩键盘,嘴里嚷嚷着,弟弟也要工作。这真是活生生的有样学样的例子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