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的前奥运选手
造房子的前奥运选手
高鲁东第一次“造房子”,是在他10岁左右。那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一个大操场上玩。操场上有那种开会用的长条椅,会议结束了,椅子还没来得及搬回去。于是他就用这些长条椅搭建了一个小房子,待在里面,觉得特别好玩,特别舒服。
多年之后,在回忆到这件事时,高鲁东说,人对房子的依恋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房子象征着家。家,既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又是人们情感的归属。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有造房子的渴望。
然而,在那次之后近30年的岁月里,高鲁东没有太多时间去想造房子的事。
这30年里,有大概15年的时间,他用在了竞技体育里。军人后代的特质,从小展露的体育天赋,以及15岁时便树立的“将来要参加奥运会”的理想,让他一路高唱凯歌,陆续获得省、全国以及亚洲冠军的称号。直到1984年,24岁的高鲁东终于以国家皮划艇运动员的身份,和队友们一起走进了洛杉矶奥运会的赛场,完成了儿时的理想——那一年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
随后,有9年的时间,他的身份是高教练,带领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国家皮划艇队的队员屡获亚洲冠军。
33岁的时候,高鲁东已经有了家室,事业也发展得很稳定。但是他却宣布要离开体制,换一种活法。在很多人都为此感到惋惜的时候,他的母亲说了一句:走就走呗,当初你背着个小包就去了省队,大不了以后还是背着个小包回来呗。
就这样,带着父亲的英勇,母亲的豁达,高鲁东再次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并在几年之中,经历了很多之前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从事了很多没有从事过的工作。
将近40岁的时候,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高鲁东正式开始造房子了。他造的第一批房子,是在一个落后封闭的山谷里。高鲁东说,那里的山民生活太清苦了,得想办法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于是他依靠山势,在那里规划设计了30多间古朴雅致的房子,又亲自跑了多个单位,将这里改名为大清谷,使之成为杭州有名的景区之一。
山民们看到房子建成后的惊喜似乎让他找到了造房子的意义所在。一直到现在,他57岁了,还在造房子。算下来,他陆陆续续盖了一百多套房子,有给别人盖的,也有给自己盖的,有新开发的,也有改建的。
总之,他成了业内有名的建筑设计师。有人对此感到好奇,问:你一个搞体育的,怎么会盖起房子来了。他笑笑说,其实盖房子和当运动员、当教练都一样的,都是要善于运用手里的资源,因势利导,各方面考虑周全,才能呈现出最后的成果。
高鲁东做建筑设计时有个特点:当确定了房子的地点以及用途之后,就会一个人坐在要建的地方,去感受将来房子的朝向、四季的主导风、日照的变化、以及周围的植物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人们将来在这里生活的感受。
然后,他还会独自到四周去转。看看当地传统的建筑是怎么样的,周遭有什么可利用的材料。他说,一个建筑在那里,要让人感觉它就是本来就在那里的,而且还要让人感觉它是有生命力的。
人们都说,高鲁东建的房子,既与当地的自然风貌以及传统文化相契合,又有自己的创新,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美感。比如他在大理改建的一个叫寂照庵的庵堂。那里面,古今中外的建筑特色浑然一体,粗犷的石垒墙和温婉的多肉植物相映成趣,厅堂庭院里步步成景,处处有诗意禅机。位于海拔近3000米高山上的寂照庵很快从原先一个香火寂寥的小庵堂变成了游人如织的朝圣地,甚至被网友们封为为“中国最美的寺庙”之一。
高鲁东最近完工的一个建筑,则是在他的家乡黄岩。
然而对于这个建筑所做的工作,他不愿称之为改建,更愿意用“修复”这个词。
这个建筑,位于黄岩东禅巷的中段。一百年前,这里曾是一个酒厂。
千年古巷东禅巷里,装着当地很多的历史故事,也装着高鲁东很多的童年回忆。多年前的某个深夜,他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走在黄岩的街道,谈论着人生理想直至天亮。寂静深邃的古巷听到了他们杂沓的足音,也记下了他们不眠的青春激情。
几十年以后,大概在2006、07年的光景,高鲁东曾再次走进这条古巷,在里面发现了一所民国时期的老厂房,看起来曾经是个酒厂。这所老厂房眼下虽然颇显颓败,但砖木之上藤蔓环绕,烟囱石塔风流横出,青砖黑瓦的建筑中有一种西风东渐的艺术风格。当时已然从事建筑业的他不由心有所动,可惜打听之下得知,这里的门面已经租给别人做加工厂了。
2016年,朋友告诉他,黄岩的东禅巷里有一个荒废多年的建筑群,叫他过去看看,如果他觉得合适,就一起在这里做点事。高鲁东进去一看,就笑了,这不就是自己在10年前留意过的老酒厂吗。
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去芜存菁,在保留老建筑群原有风貌的同时再添创意。
比如,酒厂原先的礼堂坍塌了,但是框架还在,上面爬满了自然生长的植物。高鲁东就在它的旁边做了一个保护,既又不影响它的美,也不影响植物的生长,使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再比如里面的水塔。水塔是每个酒厂必备的设施,但是这个水塔又与众不同,是用大片规整的石板搭砌而成的。高鲁东知道,台州曾经有比较长的开采石矿的历史,自己小时候也曾看到有人家里用这种大石板做墙、做地板,当时就觉得很奇妙。而如今,这座石塔更是让他叹为观止:首先,它有五层,而且石板和石板之间采用了传统的榫卯结构;其次,一百年了,这石塔依然屹立不倒,几乎毫无破损。高鲁东说,这是他这么多年在别的地方都没有见过的,当然要把它完好地保留。于是他只是对它做了一些加固,让它能够长久地矗立在这里。
还有酒厂的烟囱。烟囱已经多年不用了,整个表面都密密麻麻长满了绿色植被。高鲁东说:这本身就太棒了,我几乎就不用去动它。
不去动这些东西,自然有其他要动的地方。大量的工作都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整个地下排水、排污系统,消防系统,或者建筑的内部支撑和加固。
酒厂原先的一些建筑,采用空斗墙的垒砌方式。百年风霜之后,墙体破了,甚至部分坍塌了,高鲁东就对它进行加固。有些坍塌的地方,索性给它做成窗户。坍塌的墙体和明亮的玻璃、红色的窗框,形成巧妙的对比。
老酒厂最后呈现的风貌,也像高鲁东所做的其它建筑一样。不仅是古巷老房应有的样子,而且似乎百年来这里人气不断,几代居住者一直在对这个古建做着修补点缀工作,使之既有前人的遗风,又有现代人的审美。
高鲁东和合作伙伴一起决定将这个地方取名为“东禅酒厂”。千年古巷百年酒厂,这些历史的留存,就让它们换一种方式再继续存在下去。
他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变动,不断留下痕迹,而又不断寻找归属的过程。40年前,为了实现理想,他离开了这里;如今,他回来了,带着贯穿他一生的体育精神,带着对造房子这件事的初始之心,也带着十多年的建筑经验;而将来,不管他是否还会再度离开,这里始终都有他居住过、奋斗过、付出过的回忆,也始终是他家园意识的启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