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九住心”这个说法

2020-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站在路边的一棵树

      不知道为啥,就感觉有点累了,可能也跟这次的值班感冒有关系吧,不想说话,也静不下心来,跟诊的内容太多,以至于我每次一整理起来就感觉无从下手,刚开始还感觉痤疮挺好整理的,可到了湿疹就难了,更别说银屑病等其他疑难杂症。

      老师今天提到了“六不治”和“九住心”六不治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搜索时打酱油看到的内容――很久以来就有医者三戒: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

      九住心者:



九住心,佛教术语,指奢摩他的修习过程,通过这个九个阶段的训练,就可以进入心一境性,成就正定。九住心分为九个阶段:1内住2续住3安住4近住5调顺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趣9等持在修习九住心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身心上的变化,但是仍然还未成就正定。要到轻安发起时,才能称为止成就,进入未到地定。【九住心】 [出大乘庄严经论] 一安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或数息。或观心当须系缘一境。念念相续。安住其心。不令散乱也。二摄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摄心宁静。则禅定可成。若觉一念稍动。即便摄持。

中文名

九住心

属性

佛教术语

含义

奢摩他的修习过程

内容

内住,续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等持

出自

大乘庄严经论

分为

九个阶段

    下载 APP

九住心和牧牛图颂

惠寫圓坤

惠寫圓坤

【未牧第一】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初调第二】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1、初心专注所缘为安住。听闻力。

【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2、恒时不离其而安住为相续住。思维力。

【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3、若心散乱,以再三安住为数数住。正念力。

【驯伏第五】

绿杨荫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幕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4、愈上愈精进为近安住。正念力。

【无碍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5、忆念等持之功德而安住为调伏住。正知力。

【任运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6、忆念散乱之过患而安住为寂静住。正知力。

【相忘第八】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7、息灭以诸随烦恼为因之散乱为最寂住。精进力。

【独照第九】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障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8、行对治为专注一趣住。精进力。

【双泯第十】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9、无对治而入定为等持也。串习力。

修习九次第禅定所需断除六种散乱:

一、与五根识相应之分别识,为本性散乱。

二、与意识相应之分别识,为外散乱。

三、昏沉掉举为内散乱。

四、于禅定执有相状为相散乱。

五、执着禅定为妙乐即是粗重散乱,因未证空性,而有等舍无记故。

六、作意小乘的法即是劣意散乱,因声闻入灭尽定时,亦有昏昧迷茫之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