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2020-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弘雅书房

明天是五月初五,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说起端午,大家会想起什么?
 

粽子


 

近现代  来楚生  枇杷粽子

纸本设色  27cmx53cm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近现代  齐白石  粽子黄蜂  1930年

纸本设色  26cm×15.9cm 中国美术馆


历史上跟粽子沾边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粽最初是用来拜祭祖先和神灵,具体起源年代无考。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为广东碱水粽。到了晋代,正式定粽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品。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据说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
 

划龙舟



 

清代  徐扬  端阳故事图册之观竞渡

绢本设色  20.7cm×18.2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端午节,携家人来河边观龙舟竞渡。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唐代  李昭道  龙舟竞渡图页

绢本设色  28.5cm x 2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历久弥新。通过画中所描绘的建筑判断,画中的情景当为宫廷中欢度端午的场面。华丽的宫廷楼阁位于画面的右下角,湖水以留白的方式体现出来,远景为青绿的山峦。画面中,人小如豆却清晰可辨,生动有趣。所绘龙舟亦生动可掬,灵动飘逸。

<< 滑动查看

元代  佚名  龙舟夺标图卷 纸本墨笔  25cm×11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挂艾草与菖蒲




明代  文俶

金石昆虫草木状.明万历时期刊本—明州艾叶

纸本设色


清代  金农  菖蒲图

纸本设色  27.5cm×29.5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在端午节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和菖蒲。由于它们有着特殊的香味,人们常用它们来驱病、防蚊、辟邪。  


放纸鸢



   仰观万丈落儒冠, 一线欲无云际寒。    不见木鸢天上去, 诸君尘世未曾看。 齐白石  石门二十四景图-春坞纸鸢图  1910 纸本设色  34cmx45.3cm 辽宁省博物馆
“纸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风筝。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挂钟馗像



佚名  钟馗门神  纸本设色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佚名  钟馗  纸本设色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每年端午节,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打马球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中国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很明显是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五代  赵喦  八达春游图轴 材质:绢本设色  161.9cmx10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中八位骑马的达官贵人,身著红、紫、绿三色衣物,比较符合唐代及以下的衣冠形制,而梁代仍依循唐制。画中八人,中间一绿衣人高举鞠杖,正欲抽打运行于空中的马球。其余七人分别围绕在这个举杖骑士的周围。此画工致细腻,设色富丽,为宫廷精致华丽风格的巨作。

 

除了以上几种,大家的家乡还有哪些端午的习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最后,小编祝大家端午安康!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乐诗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