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读书笔记

<一本书读懂24种互联网思维>读书笔记之三

2016-03-24  本文已影响33人  Tywin_Zhang

社交化思维

商家与特定社群圈子之间是一对多的粉丝模式,通过每个商家不断积累自己的粉丝,导致整体的社群圈子规模快速爆发增长。商圈与社群圈子的多对多互动又能够混搭出新的社群和新的服务。

不同圈子的人会普遍使用不同品牌的产品,这一点在前互联网时代如此,在互联网时代同样如此。虽然互联网产品的特性使人们使用其产品的门槛大大降低,但同类产品的体验、服务、气质、感觉等因素不同,它们的使用者也不同,进而他们会形成高端、低端、商务、生活、熟人、陌生人等不同的圈子。圈子从来不会消失,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产品经理思维

  1. 产品经理思维 工程师、技术人员、销售明星……这些传统企业的中流砥柱,全都面临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他们都必须转变为产品经理,运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改造自己习惯的工作模式。

首先在互联网上,如果你产品不好,就不要做互联网了,顾客希望反馈出来。

雷军是小米最大的产品经理。他带领小米的风格就是:在一线紧盯产品。如果确定一个需求点是用户痛点,就死磕下去,不断的进行微创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不是要所有人都转型去做产品经理,而是我们要在大脑中保留一块区域,来存储我们的产品 sense,这其实就是心中有用户,保持用户思维,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用户,产品体验还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站在用户的角度获取需求和改进

优秀的产品经理心里都有一个大我,他不是对老板负责,而是对产品负责,对用户负责,他甚至会把这个产品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比如说,你如果是一个设计师,除了美化、润色、做方案之外,是不是也要用心地去了解这个产品是怎么回事?用户是什么样的人?用户为什么用这个产品?他在什么场景下用?这个产品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如果说一个技术工程师只满足于堆出一堆代码实现了一个产品功能,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可以让产品得到很多改善,或者对于认为不对的地方,也不想提出反对意见,这样的技术工程师就不要抱怨自己是 IT 民工,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就注定了他一定是一个IT民工。
要有责任心和同理心

一是说起来最简单,就是用心
很多人笑了,我们做事不用心吗?很多人原来在公司里只是一颗螺丝钉,很多时候做产品,真是为自己在做,还是觉得在执行老板旨意,还是执行上级的命令,真的在用心吗?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得太小,只把自己看成一个打工的,如果你是这样的层次和胸怀,你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能做好产品的产品经理
二是将心比心
我们很多时候讨论产品的时候,在激烈争论不下的时候,争论双方可能没有站在用户角度,都是激烈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如何能够让自己将心比心,这在心理学上有种词,叫同理心,从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心态问题。
三是处处留心?
行业专家容易有行业误区,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太熟悉了,审美疲劳了,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有时候做一个用户,没有耐心,很暴躁。在你的行业里,用户用你的产品出错了,你会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程序出错了再重装一遍不就得了。
为什么鼓励大家在不熟悉的领域处处留心,就是为了发现用户感受,培养同理心。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在上班那几个小时,处在一种用户的模式,能让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
四是没心没肺?
就是脸皮要厚,不要怕人骂,最好的产品不是完美的,而是优美的,是优雅的,能解决用户问题,但是一定不完美。

我觉得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结果负责,心要粗糙一点儿,要迟钝一点儿,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要能够经受这种失败,因为好的产品,是经过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打磨,好的体验绝对不是一次到位,要不断的一点一滴的去改进。

所以有这样几个心就具备了产品经理的基本素质:用心、将心比心、处处留心、没心没肺。 这是一个产品经理人的时代,只有产品经理人把心思用在产品上,才能做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而作为极客,肯放弃自己在专业领域里的骄傲感,懂产品和拥有管理能力,这样的人就更少了。

因为产品经理既要具有把握产品特点、分析市场方向的能力,又要善于沟通、沉下心来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包括设计产品的细节问题。

做产品经理,首先要研究产品,了解市场,并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用户的心理,这样才能宏观掌控一个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经理的工作由于要横跨开发、测试、运营、市场等多个环节,因此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傅盛甚至认为,在产品设计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问题。 关注细节问题也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必备的能力。

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 要理解极致思维,不妨从两位企业家的座右铭开始。一句是乔布斯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直译是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但中国的企业家田溯宁将这一句式翻译成国人耳熟能详的“求知若渴,处事若愚”。另一句是雷军推崇的:“做到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产品的核心能力要做到极致

互联网的快并不等于快餐、垃圾、速食。相反,口碑传播的特点是使得那些质量差的产品无所遁形,因此只有精品才能胜出。只有依靠群众,不断迭代完善,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能赢得口碑,赢得用户,从而形成正向循环,否则将是恶性循环,失去用户,失去口碑,失去一切。 马化腾表示,任何产品的核心功能,其宗旨就是能帮助用户,解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如节省时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等。而产品经理就是要将这种核心能力做到极致,通过技术实现差异化。

马化腾认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解决。“有些确实是用户搞错了,有些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产品经理的心态要很好,希望用户能找出问题我们再解决掉。哪怕再小的问题解决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有些事情做了,见效很快。产品经理要关注多个方面,经常去看看运营,比如说你的产品运营速度慢,用户不会管你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差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只知道你的速度慢。”

雷军推崇一句话:做到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他给小米定下了基本的发展路线:用移动互联网做手机,做到极致,形成不能复制和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击败对手。他为小米选择了双核1.5G处理器,并且花费了很长时间和精力寻求最顶尖的合作商。关于小米的价格,雷军承认,“小米1999元是割喉价,要先把自己逼疯!”

极致就是干到你能力的极限,不专注的话,你就做不到极致。”
挑战自己做到最好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用户使用产品,通常要经历注册、登录、发布等复杂流程,如果一个产品能满足用户对该类产品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需求的话,用户一般不会离开这个产品再费时费事地去其他平台使用同类产品。

这个时代是个性化时代,甚至是碎片化时代。企业不要试图取悦每一个人,但一定要让喜欢的人更加喜欢。这提醒企业,一是要定位清楚自己的顾客,二是要关注老顾客。

著名的美国营销专家里斯与特劳特于70年代早期提出的,认为定位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目中,令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可以鲜明建立品牌,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消费者有消费需求时,可以首先想到这个品牌。

企业也应该这样,很纯粹,不纠结。

痛点思维

  1. 痛点思维 一家希望在市场上保持领先的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了解消费者的“痛点”,并缓解它们造成的痛苦,将痛点进行分类和组合,这就可能成为产品创新的源泉。

现在看来,这是个非常容易得出的洞察,不是吗?但轻易得出的事后往往忽略了那些真正在背后起作用的因素:产品经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对那些看似不起眼细节的敏锐捕捉等。从一线产品经理的独特视角出发,深度观察三四线地区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痛点。 有人调查中国最活跃的手机用户有几个品牌,苹果、小米,还有三星Note,有的人做深入调研时,做产品经理一定要知道得女人者得天下,你搞定女生用户就能搞定大部分用户王国。产品调查女生为什么会用三星Note手机,因为Note手机能让女生显得脸小,这是一个很痛点的需求。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洞悉消费者内心真正的需求,是在创新产品之前需要做的基础工作,只有这样,新技术才能从科研成果的陈列品中走出来,进入消费市场和大众生活,也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客户需求有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两大类。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得知的往往都是一些诸如“我要一匹更快的马”这类显性需求。客户的显性需求并不是客户的真正需求。企业需要根据所收集的显性需求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捕获,以了解客户的隐性需求是什么,进而分析出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例如: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一个需求分析的过程。

乔布斯所言:“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对客户隐性需求的深度挖掘,就是客户需求分析。

简约思维

  1. 简约思维 乔布斯打算进入手机领域的时候,只有一个理由:已有的手机都太复杂,太难操作了,世界需要一款简约到极致的手机。因此,他给设计团队下达了当时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iPhone手机面板上只需要一个控制键。

所谓内在,就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用户体验,表现于用户的使用操作,操作的简化设计,能帮助用户更加有效的使用产品,这是产品价值的体现,操作的简化设计对用户的使用提供更好的体验。用简化的方式解决复杂的难以置信的问题,让人意识不到解决方案的存在,感觉不到最终被解决的问题的困难性,这才是好的产品应该做到的。 简化操作,减少操作的复杂度和操作步骤,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产品的操作不能弄得太复杂,而是要越简单越好,这样既容易上手使用,也能节约时间,无疑对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而如果产品使用操作一旦繁琐,势必影响用户使用与体验,继而可能导致用户的离开。另外,许多产品上都有着诸多的功能,有些用户根本用不到,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功能,也能简化产品的操作体验。

大道至简,少就是多。只有足够专注,才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微创新思维

  1. 微创新思维 360董事长周鸿祎这样诠释微创新:“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不断地去做各种微小的改进。可能微小的改进一夜之间没有效果,但是你坚持做,每天都改善1%,甚至0.1%,一个季度下来,改善就很大。”
    积少成多的创新思维创新点子

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革命性创新并不容易,但一个小小的微创新却可以让消费者收获良好的客户体验,为企业创造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人天生就是懒惰的,所有创新都是从懒人身上下手的。

产品变得简单,才会有更多的人去使用,更多的人使用才会产生交互,才能建立品牌。所以,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能够完成颠覆式创新。这个事说起来好像挺小的,但是简单的力量非常巨大。

而QQ的‘隐身对其可见’等功能,就是深度挖掘了人性,满足了用户需求。

怎样才能做好“微创新”?
一是摸清用户需求。“微信之父”张小龙曾经讲过他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需求不是来自调研,不是来自分析,不是来自讨论,也不是来自竞争对手,需求只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想要真正摸清用户需求,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在深刻洞察用户心理需求的时候找到那个“痒点”,那才是用户需求。为了挖掘用户需求,腾讯各业务部门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据称,腾讯对产品经理“每天回复多少个用户反馈”均有明确要求;腾讯员工还会去网吧、理发店等地观察用户在用哪种聊天工具;甚至,有些产品经理为了观察用户,每次理发都去不同的理发店。
二是提升用户体验。在摸清了用户需求之后,就应想办法满足用户需求。这也是微创新最为关键的一步,怎样才能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呢?问题来自于用户,答案也来自于用户。除了重视以外,还要从用户那里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建立体验沟通的信息通道。不少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如设置意见反馈信箱、应用评分机制等。马化腾说,“微信很好用”几乎是用户选择微信的最重要理由,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盲从一时的潮流,不追求大而全的功能点,只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摒弃了华而不实的功能,完善细节,不断创新,才成就了今天的微信。
三是应适时告知用户。在开心网登录的界面上会有一个功能提示“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会将前一天解决的问题和新增功能等信息通过这个方式发布出来,这能让用户感受到你的诚意和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