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书名:《百名诗意语文教师话备课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216人  春日迟迟_

一堂简单的语文课

——重备《荷塘月色》

还记得莫泊桑的《项链》中那句经典名言:“生活是多么奇妙,一件小事它可以成就你,也可以败坏你。”一堂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成就或败坏一个老师!走过二十年教学生涯,迈进第二十一个年头,我的教育人生路也经历了一次转折。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年遇危机)

顾城说:“我的诗,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他们,无可解脱地爱着,但并不予以宽容……”也许,人对任何人事都一样,爱之深,责之切!我爱我站了二十年的讲台,在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二十一年,危机还是来了!由于之前常年带毕业班,备课重知识技能,轻文化素养,尤其是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致使课堂面目可憎,我必须变更方法,走出困境!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重备解围)

原本,重回高一,我下了决心要以全新的姿态出发,所以搬新校区时,我把以前的旧课本、教案全都扔了,目的就是重新开始,我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评价制度,以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课堂还是没有达到我理想的状态。整本必修一,我没有上出一堂让自己满意的课!期中考后,按进度,到了《必修二》的散文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都是我的最爱。散文写什么、怎样写、要表达什么自然是教学重点,关键是如何备教?

教《荷塘月色》之前,我以为自己备课相当充分,结果由于太按部就班,又担心学生不能理解作者感情,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大背景安排在教学环节二。在品味语言之美环节,一名学生分析“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个句子时,不发挥想象,再现情景,而牵强附会地解释为:暗示共产党人团结对抗蒋介石的决心。这深深地被刺痛了我,课后我反思,虽然学生是过度解读,但难道不是我教学环节设计误导的吗?

心情极度不好,我硬着头皮去上下一个班的课,也许是配合我的心情,课件竟然打不开!我思考了几秒,然后对学生说:“等老师酝酿一下情绪,给大家朗读课文。”同学们一个个都是很期待的样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教室里异常安静,大概十分钟后,朗读结束,有几秒时间,学生还没回过神来,突然,教室里爆发出热情的掌声,然后,孩子们又鼓一遍掌!我是有多久没有朗读了,总是找各种名家朗读音频代替范读,以致孩子们不知道老师还擅长朗读!于是,我顺势而为,说:“既然大家那么喜欢,我们这节课就只朗读!”于是,男生读,女生读,分段读,我一遍遍指导,调整语速、语调、把握情感,最后在齐读中结束了这堂课!同学们意犹未尽,师生都非常愉悦!

这一堂简单而愉悦的朗读课,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这两个多月,我忽视了备课的一个重要对象——学生,我把高一学生当成了高三学生,忽视了高一学生最想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美的体验,尤其是《荷塘月色》这样的美文!

于是,我把备好的课推翻重备!重备《荷塘月色》,我删繁就简,紧紧围绕“写什么”、“怎样写”、“要表达什么”来设计教学。“写什么”环节,要求1:找到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理清作者行踪(出门——荷塘——返回家门);要求2:体会作者心情变化过程(不宁静——暂得宁静——不宁静)。“怎样写”环节,要求1:鉴赏荷塘之美(比较本文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不同意境);要求2:再现江南采莲情景。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构思。“要表达什么”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思想。

按照以上教学思路组织教学,课堂有预设,有生成,精彩不断。比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的舞女的裙”,有同学想象出少女穿着芭蕾舞裙跳小天鹅的样子。这样再现《采莲赋》里江南采莲情景:岸香氤氲,窈窕淑女,俊美男子,眉目传情,你低头浅笑,我醉入你梦中。这样再现《西洲曲》里的采莲女:一叶扁舟,一位佳人,素手纤纤,抚弄莲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此景甚美!这不是朱自清先生眷恋的江南吗?我也给学生展示了我的《紫苏》一文来讲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构思。主旨探究结果也更多样,这时,我才补充背景资料,讲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担当。

重备后,两个课时的《荷塘月色》教学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我又找回来我所期望的课堂生态,找回了我的自信和学生的信任。

三、潮平两岸阔(课堂新生态)

《荷塘月色》的教学,激发了我们师生的热情,接下来的《故都的秋》、《涉江采芙蓉》、《孔雀东南飞》《兰亭集序》等篇目的教学,都生意盎然,尤其是公开课《孔雀东南飞》,别开生面。

《荷塘月色》的重备重教,是我二十年语文教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它将警示我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悟到老!

 

李艳春,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中语文高级教师。2011年获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11年至2015年先后指导多人获曲靖市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连续多年从事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所教学生高考语文成绩曾名列云南省单科第一。热爱朗读、阅读,爱生活,爱语文,愿一生以讲台为舞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