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生想过浪漫的生活——卓别林自传》
拖到今天才动笔,明明知道不该却不想再埋怨自己。
卓别林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不,用艺术家更合适。但凡成家,便不再是技艺娴熟,德行方面也必有令人敬仰之处。确实,卓别林值得人们赞颂。
从这本自传上看,卓别林前二十几年的人生特别励志。父母离异,年少失怙,母亲病弱,当然也十分贫穷潦倒,仿若低到了尘埃里,又从尘埃里开出了花,且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盛放,花团锦簇。不可不谓之,赢得身前生后名。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他的作品,那时是什么感受也忘了,大约没什么感受,否则这么爱现的我怎么会不记得呢?有感受是在高中,那时英语书上讲到淘金记,老师就给我们放了那部电影。屏幕上那个小人儿,笨拙又滑稽,明明该开怀大笑的,心中却无限悲伤。既然这么伤心了,不喜欢他的电影不就完了,偏偏自此念念不忘。
书上说,刚开始拍喜剧片的时候,很随意,兴之所至,便是一部电影。后来是在心中先勾勒一个轮廓再拍,但是,拍着拍着就会碰到瓶颈,费尽思量,耗尽心肠。卓别林先生使我意识到拍电影的难与易,稍微谅解了一些近来华语片的不美。然而,当了解到自己心目中高大上的电影是这样拍出来的时候,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让我以后怎么在别人面前夸你啊?
书中有一段卓别林先生对流浪汉这个形象的解释,书名《一生想过浪漫的生活》亦出自此处。我很喜欢这段话,也觉得特别符合小流浪汉。
有人说,卓别林,忘了原话了,意思是他塑造的这个形象、或者是他有些共产主义倾向是因为受他少年时的穷苦生活的影响。此外,他的作品,透着点自嘲与自卑,也是因为他的少年经历。卓别林说没有,没有自卑。我觉得卓别林是在掩饰自己对出身的在意,或者,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感情。也可能真没有自卑吧,毕竟我不是卓别林。
卓别林读过很多书,他说他读书是为了让他的见识够得上他的身份还是让自己变聪明来着记不清了,反正不是什么提升内涵之类的高雅理由。卓别林对政治也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点我很佩服。风云变幻中,有立场已不易,保持更难。
卓别林有很多朋友,真心的,不真心的。书的后半本讲了他大量的社交活动,热闹却空虚。不知道卓别林在写这段时,有没有扔下笔,在椅背上一靠,叹一声人世浮华!?
我发现,在那个时代,英国人对家的理解和我们的截然不同。我们的家的背景是一幢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房子,而英国人的则是一套租的住宅。
成长环境、机遇、勤奋······诸多因素促成了卓别林的成功。一度我更偏向于成长环境是主因,觉得他的成功是得天独厚,现在想的是,哪一个是主因这个问题很复杂,仿佛是缺一不可的。不过很肯定一点,卓别林从不避讳自己对名利的追逐,也从不掩饰他对事业的热爱。
“你瞧,这个家伙的个性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绅士,一个诗人,一个梦想者;他感到孤单,永远想过浪漫的生活,做冒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