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的向外走,是为了不断的向内回归(9.6)

2021-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胡同学的读书笔记

1投资如打仗,不要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2不断的向外走,是为了不断的向内回归。

3三年前,觉得投资是跑步;一年前,认为投资是登山;这半年,深感投资是开车。

4下面的规律适合任何还在成长期的创业公司。公司上市之前,招人挺难的;而上市之后,招人变得容易。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看得清公司前景了。但有一件事没有变化,即公司依然是一个创业公司,前面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充满荆棘与坎坷。所以,这家公司最最需要一群「true believer」,一群真正相信这件事的人,相信这群人的人,一群有心理准备迎接任何困难与挑战的人。这群人的典型特征是「乐观理性」,内心极为乐观,相信共同愿景,同时脚踏实地,能乐观面对困难,理性解决问题。公司发展的基石,必须由这群人构成。而我们需要每天观察,哪些人具备这样的特质,给他更多机会,更多挑战。

5我们公司的战略部是一个非典型的战略部,更准确的名称是「战略运营部」,我们是「目标部」、「常识部」、「网状协同部」、「会议部」和「基本功部」的合体。

6研究者D Coates认为,痛苦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痛苦降低了你的基准,让你愿意接受原本不愿接受的替代选择。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建立新的关系,寻找新的意义和目标。」

7慢慢缩短和减少自己「填充性活动」的量。当你感到无聊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寻求外在的刺激,而是让自己沉浸入这种状态,问一问自己:
我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我有什么隐藏在心里的想法还未实现?
我希望获得一种怎样的、充实的体验?

8认知吝啬:大脑有节能的需求,因此,能不动脑就不动脑,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路径依赖:采取过往已经被证实有效的做法,即使它可能不是最好的、最具性价比的。
全有或全无:培养新的习惯时要求自己不能打断,哪怕只是断了一天,也会感觉自己「失败了」。
过高标准:尝试新的做法时,希望能够在指标上达到跟以往一样的结果,稍不如人意就很容易放弃。
计数器陷阱:用外在的数字来衡量自己的成果,只看自己是不是「打卡成功」,忽略过程中自己实际的进步。

9企业的存在,是社会进化的重要特征。投资的实质,就是和企业一起成长。当我们面临种种艰险,面临着市场上难以明辨的意外情景时,如果持有的不是自己信赖的企业,就将如临深渊。而每一次感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我都坚信伟大的企业会带领我走出困局,找到这样的企业并长期拥有,这就是投资。

10“风宜长物放眼量”,一切商业,只有看清“大趋势”和把握住“小变量”,同时保存耐心,才能大概率成功的可能。

11亚马逊的创始人,前CEO杰夫·贝索斯公开表示自己每天必须睡足8小时,而且早晨10点之前不开会。他解释说自己希望能提升决策的质量,每天能做出不超过3个正确决策,所以充足的睡眠很重要。但显然,这样的故事不会被广为传播,因为大众不喜欢「如此不努力还如此成功」的故事。

12在回信当中曾国藩讲了一句名言,“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在这句话里边,曾国藩就强调速成的想法要不得,一定要扎扎实实下点狠功夫才行。那么这个功夫就是“困知勉行”的功夫。

13那么什么是“困知勉行”?接着曾国藩就做了解释,原文是这样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意思就是说:练字练了几个月之后,感觉越练手越笨,越写字越丑,这个时候热情也降低了,兴趣也减少了,甚至有了疲惫厌倦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困”。

14人只能在自己能够掌控的区域内挥杆,然后等待着球飞进自己的区间——巴菲特在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时好像举过类似的例子。人在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产生连接之后,往往会本能的把对方拉回自己熟悉的世界。

15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本能的忽略这样一个基本常识:当存在落差的文明接触之后,快速的实现自我突破完成自我升级才是唯一正确的求存之策。在未能完成自我升级之前,试图发挥影响力让对方处于自己的控制下,全是徒劳的废操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