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清王朝最后十年
在《韩非子》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是春秋时期的神医,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发现桓公有了疾病的征兆,希望为他治病,但是桓公活蹦乱跳,自以为没病就拒绝了。
十日后,扁鹊第二次见桓公时,说桓公病已入肌肤,应当治疗,桓公还是不理。
十日后,扁鹊第三次见桓公时,说桓公病已入肠胃,应当治疗,桓公还是不理。
十日后,扁鹊第四次见桓公时,转身就跑,桓公派人问他为何,扁鹊说:病在预兆,热敷可治;病在肌肤,针石可治;病在肠胃,汤药可治;现在病入骨髓,回天乏力。
五天后,桓公身体疼痛派人请扁鹊,扁鹊已逃,桓公身亡。
大清王朝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导致王朝之病情已深入骨髓,清王朝没有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已然回天乏术。1900年义和团之乱招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让统治者们真正感觉到了切肤之痛。那些主张维新变革的人死得死,逃得逃,如果还在,错过了时机,也救不了了呀。
即便明知是绝症,谁又甘心就这么死去呢?于是清王朝选择了最好的医院,开最贵的药期待还能有一线生机。
1901年,痛定思痛的慈禧决心实行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年前被自己亲手扼杀的戊戌变法,只不过不同于戊戌变法得是,慈禧是大清国的实权人物,所推行的新政更能得到良好的实施。在张之洞、刘坤一和袁世凯的推动下,变法涉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制度、官制等等各个方面,笔者着重描写对中国未来产生深刻影响的部分。
慈禧淘汰了旧军,编练新军。最后这十年,中国新军的战斗力因为配备了新式武器和专业化的训练,所以十分强大实力,最强的是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两支新军直接影响了王朝的走向;
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立警察制度。中国从来都是兵役制,军队维护治安和参加战争。但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禁止清朝在天津驻扎军队,这让慈禧如芒在背,袁世凯精明过人,1902年积极引进了英国的警察制度,在天津设立巡警,慈禧受到启发,在全国推行。警察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军队在和平时期远离政治;
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开始建设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政府出资出国留学,1905年~1906年,仅仅留学日本的人数就接近10000人;
中央和地方设立资政院,行政、司法分开,县长不再审案判案,这在中国也是划时代的改革。资政院甚至在后期直接叫板摄政王载沣,当然这也跟载沣本人的懦弱有关;
从经济金融到民法刑法,逐步完善法律体系,晚晴法律有着非常先进的现代气息,有些条款甚至在1997年再次写入法律。刑法中尤其废除了凌迟等残酷刑罚,汪精卫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抓,但是司法局以杀人未遂判定汪精卫有期徒刑,至少能看出法律在表面上已经完备不少。毕竟未新政之前,刺杀摄政王肯定是要灭九族的呀!
1904,俄国侵占中国东北,攫取远东利益,但是从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就可以知道,日本也一直想占领中国东北,两国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除了两国的太平洋战场,还会预备在中国东北打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积贫积弱的中国谁都不想得罪,更希望日俄两败俱伤,竟然让出中国辽河一带,保持中立。结果却是日本打败了俄国,世界再次震惊。
日本在10年的时间了打败了两个大国,让中国国内再次沸腾。日本是君主立宪小国家,中国和沙俄都是封建专制大国家,于是中国国内纷纷呼吁立宪。因为日本于明治十五年曾派员赴欧洲考察宪政。清廷遂于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第二年,归国的五大臣纷纷上书立宪。慈禧也只得准备立宪,随后清廷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
纵观无数的变革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它最危险的时刻,往往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清朝最后这场改革也将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戊戌六君子被诛杀的时候,在对待义和团先用后杀的态度上,清朝已经失去了民心;在皇室一族仓皇逃往西安一路颠沛流离的时候,清朝已经失去了威信;
练兵,修法,修路,培养留学生,这些改革是十分耗钱的,马关条约2.3亿两白银,辛丑条约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超过10亿两白银,赔款都赔不起,还不得不到处挥霍,这些钱也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赋税逐年加重,百姓苦不堪言;
笔者曾在《1898:王朝最后的机会》中分析过操之过急的变法会得罪哪些人,这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新政,现在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都在抱怨。清朝越是积极努力做好事,全国越是乱成一锅粥。
最要命的是清王朝两大权力支柱光绪皇帝和慈禧在1908年改革最关键的时候,先后驾崩。光绪帝确实被毒杀,笔者猜测应该不是慈禧的授权,但她应该知道这是必然的,毕竟前廷后宫全部都是害怕光绪重新掌权的人。第二天,慈禧驾崩。风雨飘摇遍地狼烟中,年仅3岁的溥仪继皇帝位。
中国变法向来有一条定律叫做“人亡政息”,即便是商鞅变法几十年,当孝公死后,依旧被诛杀,就更不用提王莽改制的崩溃和王安石变法的波折了。慈禧光绪的死亡,让大清朝的权威丧失殆尽。在这之后,哪怕是出了一点小小的错误,也足够引爆全国的火药桶。
偏偏这些火药桶在全国越堆越多,孙中山奔走于世界各国煽动推翻清王朝,清朝出资培养的留学生普遍成了革命党人,载沣依据“宪法”组织的内阁大部分为皇族,十分不得人心,剑走偏锋将铁路权收归国有……,终于在1911年保路运动的风暴中,清朝出资筹建的湖北新军发动了革命起义,北洋新军首领袁世凯逼溥仪退了位……
目录:百年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