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课堂!我们的作文也要跟上时节

2017-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未来作家

文/苗苗老师

春天到了,关于春季主题的投稿也开始密集了起来。但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多是写景的文章,那么除了写景,我们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呢?

本期的微课堂,老师要推荐一篇非常应景的习作,题目叫作《雪菜是怎样“炼”成的》。首先,大家看到题目会想到什么?雪菜,又称雪里蕻,宁波话叫作“咸齑”。而“炼”这个词,在这里被引申为“制作”,仿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以,这个题目从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春天到了,天气暖了,外婆家的雪里蕻菜可以收割了。来到田头,远远望去,那片雪里蕻绿油油的,阳光下似乎还泛着绿光。走近一看,全是密密地挨在一起的叶子,叶子的边缘是波浪的的。外婆拿起镰刀,“嚓嚓”的几下,这些菜就乖乖地倒下了。你看,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好几斤重,我必须用两只手才能把它拿起来,它的菜梗细细长长的,多得数不清,颜色白中带绿,水嫩水嫩的,感觉一碰就会断。”

文章的第一句话就交代了现在的时节,可谓直奔主题。接下来这一段对雪里蕻菜的描写正好应了春天的景,雪里蕻的叶子是绿色的,和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相吻合,而且它收割季节就是三月中下旬。

“第二天,我们要把装来的菜进行晾晒。首先,要把菜里发黄的叶子摘掉,然后,要把菜洗干净。爸爸把它们放在浴缸里又冲又刷,洗干净了递给我,我呢,从中间把菜分开,让它们像骑马似的,架在搭好的竹竿上。我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终于把菜全部晾上了。瞧,一排排晾好的菜整整齐齐的,像一列列绿色的小火车。

我们看一下这段文字,小作者非常详细地记叙了雪菜制作的工序:冲洗,摆放,晾晒,一步不落,条理十分清晰。把晾在竹竿上的雪里蕻菜比作“绿色的小火车”再恰当不过了。

“晾干后,奶奶把菜收了进来,堆在后面的小房子里。过了几天,这些菜变得黄黄的,我问奶奶:‘为什么要让菜变黄呀?’奶奶说:‘变黄的菜腌成雪菜后,味道会更鲜美。’我正要问为什么,妈妈已经开始切菜了,她先把菜根切掉,然后把菜切成一段一段,妈妈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不好看,晒干菜时晒不干,太短菜就显得碎,一寸左右刚刚好。

爸爸把切好的菜放进缸里压实,在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盐,然后再放再撒,缸里的菜渐渐满了起来,这时爸爸居然爬进缸里,用脚使劲地踩,把菜踩实,直到再也装不下为止。最后拿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

这一段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每一句都是雪菜制作的关键点啊!这样的文字非常朴实,读起来丝毫不费力。小作者在用心观察妈妈和爸爸的一举一动,而妈妈说的话成了“小贴士”,也解答了读者心中“为什么雪菜要这样切”的疑问。

我们在写符合当下时节的作文时,不妨把思路拓展一下,不要总被“景色”或“游览”的主题框死,除了景,还可以写写在这个时候发生的趣事、活动。想要出产一篇优秀的习作,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养成一个好习惯:一看二听三写。

一看,即用眼睛观察;二听,除了眼见为实,有时还要听听“其中的原委”——为什么会是这样?而这些都可以作为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机会。三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好是有一种这样的觉悟: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马上把它写下来,先用“白描”的手法叙述,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添加各种修辞,让文字丰满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