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抱持的启示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丢失了自己。展现给世人的自己不是内心想要的自己。就像一个谦谦君子也有狂野的一面,他也想活得狂野一点,但发现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只会谦虚谨慎,不知怎么把狂野的那面展现出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那些真正的女汉子,实际上她也想活得小鸟依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她已经做不到了。
爱情保卫战最近一期就讲到一对网恋然后奔现的年轻人。在网上,两人聊得非常投机,彼此都能满足对另一半的种种幻想,于是就奔现了。但现实中,男孩发现女孩和网上的她判若两人,现实中的女孩木讷、不解风情。女孩也承认,网上她能完全放飞自我,现实中的自己活得局促不安。
是什么原因让很多人活不出真实的自己。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没有活在一个“抱持”的环境里。抱持是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术语。他认为好的父母会为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挫的时候提供支持。这样的保持性环境是孩子最初获得的一个外部容器,孩子把这个抱持性容器内化到心中后,就形成了高自我稳定性。
温尼科特认为,一个孩子本我的原始野性非常宝贵的。如果原生家庭能够提供抱持性环境,允许孩子的活力肆意流动,让他感觉到“我”的本能可以喷涌而出,他最终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同时也不会失去他的原始野性。实际上,我们普通人也本能的直觉到孩子原始野性的重要性,我们口语化做“天性”。只是很多人没有那么好的命,无法按天性成长,天性被有意或无意地压制,甚至是被扭曲,最终成为一个纠结的人。
温尼科特认为,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尤其是父母,应给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活出野性,因为本我和野性才是生命,而道德自我永远不会是生命。这也是现实生活中,那些身上散发着野性的男人和女人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的的原因,同样也是那些痞痞的好人比纯粹的好人更具魅力的原因。
如果我们正为人父母,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好的容器,创造一个抱持性环境,让孩子的生命力能自由流动,天性自由绽放,培养他们长成真正的自己。如果我们正是谁的权威,希望能提供一个抱持性环境,接纳对方并鼓励对方去找回真正的自己,活成真正的自己。这样,让世界多一个自在的生命,少一个纠结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