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2/100 《高手》读书笔记(七)
接上篇。
今天看的是第六部分,智识的尺度。
这一部分讲了很多内容,但最想说的是一点,“涌现’现象。
这个概念是第一次听说,但它的内容并不是多么新颖。
所谓的“涌现”现象,即你也用,我也用,大家一起用,慢慢地就把这个新用法给习惯化了,这就叫“涌现”。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一起改变了世界。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Google,是个名词,搜索引擎的名字。但现在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用法, 就是把Google当作动词,“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之”,同理,百度也是这样的。不懂呀,百度一下?
第二个例子讲的是《嫁给大山的女人》,应该都有所耳闻吧?前几年被疯狂批判的一个电影,讲真的,这种三观是怎么出来的呢?我觉得奇葩的狠。电影是根据2006年度感动河北十大人物郜艳敏的真实事迹改编。讲的是有个女青年被拐卖到山区,她“多次自杀未遂后,被公婆的善良感动,决心以善报善,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最后还当上了代课老师。最开始上映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到了2015年,微博突然掀起了一翻巨浪,无数人痛批这部电影,拐卖妇女还“善良”了?逆来顺受还值得赞美了?这是赤裸裸的野蛮行为。就这样,每一个参加批评那部电影的人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他们共同完成了一次涌现。从此以后,只怕再也不会有人敢去要求被拐卖妇女“以善报善”了。
想想最近看的这些印度电影,包括《护垫侠》、《嗝嗝老师》、《厕所英雄》、《摔跤吧,爸爸》,都是通过一个个的小人物来促成整个国家的变化。
昨天写的那首忏悔诗,讲的是自己的不作为导致的忏悔,而今天讲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改变来促进世界的改变。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是威斯密斯特教堂地下室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不能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此改变我的家人。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可能就能改善我的国家,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昨晚情绪很激动,想了好久才睡着,有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力量太薄弱了,我能做些什么呢?可是,难道从此就不在做什么事情了吗?不说话,等着下一个是自己吗?但也不能做一枚键盘侠啊。
想了想,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吧。好好工作,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