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读书)书法没有秘密,但是书法有历史

2018-01-26  本文已影响151人  李陌359
(读书)书法没有秘密,但是书法有历史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书法我都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敬”,是因为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承数千年的艺术,甚至比绘画更为古老。而且,据说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作用颇类似于参禅打坐,乃至于练气功。总之,既格调高雅,又有实在用处,焉能不敬?

至于“远之”,其实不是我想要“远之”,而是它离我实在太远。

我是山西人,山西历史上最出名的书法家似乎是傅山,也就是傅青主。如果你没接触过书法,又对中医不大了解的话,可以读一读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在那本小说里,他是七剑之一的莫问剑,无极派大宗师,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年羹尧,也不过是他的曾徒孙而已。总之,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文学世界里,他都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而在太原的晋祠,有他的纪念馆,陈列着他的书法作品。我曾很认真地去看了,说实话,他的大部分书法作品,不管怎么看,也看不出好看来。不过,我知道,这不是傅山的字不好,而是我对于书法的欣赏水平,远远达不到傅山的境界。而且,整个有清一代,乃至于现在,这种我看不出哪儿好看的字,也似乎一直是书法的主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买了白谦慎的那本《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认真地看了开头几页之后一放下,就再也没拿起来过……书是好书,豆瓣上的评分很高,是我的水平的确太低了。

所以,对于书法,不是我“远之”,我尽力想走近它,而是它实在离我太远。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想要完全与书法绝缘,似乎又是件不可能的事。比如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时时需要用笔写些字,有人看了,尤其是长辈看了,总要批评一句:你的字该练了啊!而爱人则不知道是发什么疯,忽然间觉得篆刻这门手艺不错,便嚷嚷着买字帖买钢笔,要练字。我也不便落后,于是下定了决心,将练字列入了自己的每日功课,并美其名曰:研习硬笔书法艺术。

先是买了硬笔书法字帖描红,后来上知乎,看了诸多前辈的教诲,才知道描红是写不好字的,练字的法门是临摹。而临摹,不能临今人,要临古人,即所谓: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于是,我便去临古人,从王羲之的《乐毅论》开始,用钢笔临写古人的小楷。当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不但常常遇到很多问题,而且,也不知道自己临得对不对。于是,我就开始不断地买书、读书,想找到一把能帮我打开书法之门的钥匙。读来读去,发现了一本叫作《书法没有秘密》的书。

对我来说,书法的每一笔每一画中,都隐藏着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秘密,而这个名字叫作寇克让的作者,怎么能说“书法没有秘密”呢?带着几分想要揭穿标题党的不以为然,以及几分想要看看作者如何自圆其说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法没有秘密》。

和我的期待有所不同,这不是一本答疑解惑的书,里面没有一条一条的解析与论述,告诉读者研习书法中的种种秘辛,诸如某碑某帖的难点要点、某笔某画的书写诀窍,甚或某些大师的运笔秘诀,这本书里,很少有这些拿来即用的实用内容。事实上,它自始至终所关注的,是书法的历史。这一点,不但体现在书的一大半篇幅都被《碑帖及流派》和《求古寻论》这两大章所霸占,更体现在内含于其他章节的叙述逻辑中。譬如,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名正则言顺》中,便透过对于书法的定义,上溯从甲骨文而始的书法源头,下涉清初的傅山对于书法“四宁四毋”的主张,将中国书法的数千年历史做了一次简短的梳理。

为什么一本名字叫作《书法没有秘密》的书,要花那么多的篇幅讲书法史呢?我最初的心里,既有着小小的疑惑,又有着大大的不满。疑惑大家可以理解,而不满,则是因为我已经在此之前读过一本印刷得很漂亮的“极简”的书法史,薄薄的一册,有很多插图,在乘坐地铁回家的一路上便读完了,而读完不久,便想不大起来书里都讲了些什么了,只记得书做得很典雅,很漂亮。假如书法的秘密就在书法的历史之中的话,我为什么没发觉?

尽管我对《书法的秘密》不以为然,但作者的文字却很接地气,虽然书里面地会不时地引用几句古文,但看不懂也并不碍事,所以,从翻开第一页起,我就不知不觉地跟随着作者的思路读了下去,读着读着,我意识到,只有有着丰富细节的历史,才是对读者而言具有价值的历史。作为一名硬笔书法的爱好者,小楷是我要研习的重点。其实,这本书几乎没怎么谈到小楷,而别说有什么关于小楷的技法了。但是,在读了书中关于楷书的两大流派、楷书的鼻祖钟繇,以及初唐四家的章节后,我忽然发现,自己手边常备的那些小楷字帖,看起来有点不一样了。

不一样在哪儿呢?在之前,我阅读,乃至于临摹这些字帖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个的字,不同的碑帖,不同的风格,有的临摹起来很容易,有的则很难。在之后呢,除了不同的风格之外,我还看到了进化。从钟繇的《宣示表》,到王羲之的《乐毅论》,再到欧阳询的《心经》、钟绍京的《灵飞经》,终至于赵孟頫的《汲黯传》,等等,组成了一座步步升高的山峰。我忽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灵飞经》对我来说那么吃力,而《乐毅论》却容易得多;也在那一刹那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中所讲的拙朴、险劲,和妍媚。再去下手临写的时候,因为对于字的形成有了认识,所以,对于字的记忆便增强了不少,不再是看一笔临一笔了。

这也是件很奇怪的事情,这本书明明没有教我什么,却在知不知觉之中提高了我的的读帖能力。难道,书法的诀窍,真的就在它的历史之中?

作为一名非常业余的书法爱好者,对于《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的内容,我其实是没有什么评判的能力的,对于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种种观点是否确当,我也无从得知。而且,让我特别的遗憾的是,这本书虽然花了大部分的篇幅来讲书法史,却偏偏少了“清代”一章,翻来翻去,似乎仅提了这么一句:

“清代人鼓吹魏碑,但研究、摹习远未穷尽。清人在魏碑范围之内,不能找到艺术的终极目标,遂走向碑帖融合,而清代本身并未能贡献出一位真正融合的大家,凡此皆为半途而废的迹象。”

所以,傅山的书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是一头的问号。因此,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距离书法又近了一步,然而,有时候去看书法展,还是觉得很远,很远。

我想,当我闲暇的时候,我应当去找一本大部头的中国书法史,尤其是清代书法史来读一读,或许能解开我目前的疑惑,并更进一步拉近我与书法的距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