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可惜”你误解了吗?--《断舍离》

2016-09-29  本文已影响77人  鲲lab

“可惜”你误解了吗?--《断舍离》

by 鲲&坤

注:我爱书的方式有两种,好书爱不释手,或者爱得“动手”(践行书的理念),《断舍离》这本书得我出“两手”。本文可谓是我践行断舍离一月谈。感谢好友米修、米修推荐的这本书。@米修、米修

1.两个维度的美感

2.磨砺感应能力

3.对可惜的误解

当今消费时代,许多人的口头禅是“买,买,买”,但是如果你看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以后估计多半的人会有“扔,扔,扔”的冲动,而如果你接纳“断舍离”的理念并践行,那就不仅仅是冲动而已了。你可能不再会因为扔了“好可惜”而允许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友情提示,小心手滑,哈哈】

断舍离是通过处理人和物品的关系,来了解自己,并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事实上,自己和物的关系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在自己与别人(如家人,朋友……)的真实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因自己修行不够而不能“自察”。在学习瑜伽时,山下英子一不小心产生了“断舍离”的思想火花的,于是便开始了她自己的“工作”, 帮助人们清理住所及内心的没用的破烂儿和垃圾,就是为那些被破烂儿烦恼不已的人们做咨询。

她认为【断舍离】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她以鱼塘中鱼与池塘里淤泥的环境类比我们与生活环境,很形象生动。其实,断舍离就是一种生活的减法,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理念,是一种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

关于书的内容我就聊以下三点:

1.两个维度的美感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这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最精辟的概括。既要有价值(适合自己且必需),还得是当下所需要。在这价值关系和时间观的维度中展现它是美的,美到恰好。充满美感的物品如果你当下不能用好它,或只是过去用得上,或永远未知的未来可能用上,不如将它送给当下能发挥它价值的人。且不说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断舍离的目标),仅送出物品那一刻内心那份喜乐,相信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提倡在这两个维度的前提下对物品进行精挑细选。我们把东西搬回家之前要认真考虑,它对现在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后做出适当的决定。这种思考可能会使我们逐渐认清,原来自己的生活里充斥这那么多没用的东西。此时,该收拾就去收拾吧,若有想扔东西的冲动,嘿嘿,不要憋着哟,哈哈。

为了“美感”有强迫症的人也许会尽量把桌面收拾的整整齐齐,这确实可能用起来顺手,但这种为了整齐或干净的收拾是过度关注物的表现,很多人也学不来。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精挑细选、总量限制等只为保持好心情而收拾。最大的美感就是心中那份愉悦感。

2.磨砺感应能力

“杂乱的房间就像一个人的肠道的便秘了(粗看觉得这个比喻有点俗)。丢不掉的东西堆积起来,只进不出,越积越多,这时人处于麻痹状态,即感觉不到自己不舒服,最终不知不觉中陷入慢性中毒。”麻痹了就失去了感知,因而,不知道什么是“美”,花开正艳、香飘四溢、动人的旋律皆感受不到,感应能力缺失所致。瑜伽里人们把感应能力叫做内在智慧。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保证它们是正确的、让我们觉得舒适。

断舍离从收拾衣柜、厨房等开始练习,是最直接改变平日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摆脱麻痹中的无意识状态(甚至可以自察到自己深度无意识)。这种对“需要、适合、舒服”的思考所锻炼出的感应能力,使你能享受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just do it!

3.对可惜的误解

这个东西要不要扔?哎呀!留着吧!也许以后用得上,扔了多“可惜”,这是不扔东西的特赦令。这种“可惜”通常是要珍惜物品。这种情感本身是没有错的。实际上,可惜还有另一种含义,那就是爱惜物品的心情。如果决定把某物带回家时,请务必认真感受这种心情。如果这种心情是发自内心的,那就不会把东西搬到家之后就对它置之不理。

在此,我们需要先区分能用的东西和我要用的东西。有很多人常把前者当作后者而导致对可惜的误解。一本好书显然是能用的东西,但是你把它放家里并不看(或看过了闲置),说明你并不是要用它(有藏书习惯的人除外)。如此闲置它,一不是珍惜它本身,二不是真有爱惜它的心情,不如断舍离。没有必要借着“可惜”之名而留着它,不仅荒废了它,也挤走了可以放其他东西的“空间”。如果它真是你要用的东西,你“可惜”的送走它之后,也许它会再次在发挥它的价值的。如果对它的舍离都没有认真考虑过,又怎么能真的“可惜”它。

后记:

《断舍离》这本书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赶巧当时刚看完《当下的力量》,感兴趣的书友可以两本一起看,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原本想把这里的物换成情感或爱情为文,但这样不免脱离书内容太远,哈哈。欢迎交流分享。

2016-02-02(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