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第三个春节,我决定回家过年……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汪曾祺先生的一本书,也是我们国人过年的团聚憧憬。
因为这个,我决定陪婆婆回老家徐州过年。
今年是疫情后的第三个春节,也是我和我先生、孩子第四个没回老家过春节的年头。
因为工作原因,我先生要到除夕才放假。往常,没有疫情,我们都是大年三十到家。2019年疫情开始后,加上孩子年幼(19年疫情开始时我儿子还没满一岁),一直到今年都没有回去徐州过年。
今年入冬以后,和很多人一样,我们一直在关注全国各地的疫情情况。我们在无锡,还好,没有出现大的疫情波动。
经历过19年到20年年初几个月的疫情时期,到现在阳历年已是2022年,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这个新冠疫情能尽快过去,也希望如医学专家所言,今年是最后一个疫情寒冬。
决定回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骨子里盼望家人团圆的春节情怀。
一年在外打拼努力,用婆婆的话说,老房子再旧,也得回家住住添点人气,见见一年没见的亲人。聊聊一年来家乡的变化,工作的酸甜苦辣,享受下儿孙承欢膝下的乐趣。年轻人见见同辈的伙伴,嗨聊唠嗑,感受一回难得的相聚。
城市里的春节虽然新鲜,过年的花样奇特,但总感觉少了一种仪式感和期待感。没有浓浓的年味儿,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也没有挨家挨户串门的热闹。
在老家,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过年的物品,一直到大年三十,村头巷尾,家家户户,天天香气弥漫,人儿笑脸呵呵,让人晚上睡觉都是幸福的味道……
年前老家的赶集,真的是摩肩接踵地人赶人,挂历、对联、福字、糖果、鞭炮、烟花……爸爸妈妈会把平时不会一次性买齐的全部都买够,还会买财神的贴画,做炸油果、灶神祈福、给亲戚送节礼。
我记得,在我妈妈家,杀鸡、鸭、鹅过年是老家的标配,还有自家腌的酸菜,配上炖得香喷喷的扣肉,别提有多馋人。
年夜饭是最丰盛的,主食菜备得足足的,摆满一大桌子,有鱼有肉有菜有饭有汤,圆圆满满,希望来年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红火,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部都寄托在食物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时的我,已经陪婆婆回到徐州故土,一起准备一个团圆的新年。
当然,考虑到疫情,回乡过年我们会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家乡的疫情防控规定。